第三节 职工教育
第三节 职工教育
1982年末,遵照上级的对青壮年职工进行“双补”工作的指示精神,教育中心对全场职工进行了文化基础的摸底调查,并请场领导做了“双补”的动员报告,讲清了“双补”的重要意义。使职工从思想上形成一种光荣感,在时间上有一种紧迫感,同时规定了学习期间的规章制度。
根据报名和考试情况,按文化程度分成不同的补习班。有短训班二个,其中包括英语、长期班九个(数、理、化、农机、农业)参加人数292 人,占应补人数的87%.这几科都是间隔进行,地点在中学楼。聘请了高中教师王殿义、姜学新、杜广志、何德泉等人讲课。英语由场翻译张曙明、中学教师廖明玉担任。技术课由机务办李海春主任及工程师和技术员兼任。
时间达半年多。在此期间,教师不辞辛苦,学员废寝忘食,经过刻苦努力,在管局的1983年职工“双补”验收考试时,合格者123 人,并且有22人考上了职工中专。
1984年以来,在教育中心领导的宣传动员下,有一大批职工报考大中专函授和离职进修。目前统计,在职函授大专的15人,离职进修大专的有11人、中专的6 人。这些职工在函授自学期间,教育中心领导经常鼓励他们,允许他们到高中班听课学习。老师还热心辅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从整个农场来看,党委重视教育,社会关心教育,教育部门主抓教育,从幼儿到职工已形成了一条龙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