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衣食住行 一、衣:建场时期,头几批数百名垦荒队员穿的普遍是农场统一制做的蓝色劳动布工作服,鞋是以雨靴、皮鞋、农田鞋、布鞋为主,冬天穿皮大衣。当时因为道路条件差,经常下连阴雨,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穿雨靴。
1982年以后,农场建设初具规模,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各种化纤品、纺织品、丝织品、涤纶制品进入农场,加之受城市时装变化和来场外国客人服饰的影响,人们的衣着开始注重向色彩艳丽、款式新颖、质地轻薄方向发展,流行服装经常变化。近两年,冬天流行各色羽绒服、皮夹克、呢子大衣、绒帽、毛线织围巾;夏季流行各式西装、旗袍、连衣裙、彩裙、蝙蝠衫、高跟鞋、半高跟鞋等;许多人为了保护皮肤和眼睛,在街上行走时还打上太阳伞,戴上变色镜。大部分青年妇女开始配戴耳环、耳坠,手镯、戒指等首饰,发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有烫发、盘发,马尾头、披肩发、青年式短发、人们都追求美,一个个装扮得洒脱大方。
二、食:农场新建,人口少,所以几年来主副食品大部分都是从附近场、县、市购进加工的,如米、面、油等。
主食有白面、大米、小米、糯米、黄米、挂面。还有主要用来调剂食品及花样的极少量的玉米面、高梁米、玉米等。副食主要有家禽类;鸡、鸭、兔、鹌鹑。
鱼类:江鱼(鲤鱼、鲫鱼、鲑鱼),海鱼(霸鱼、黄花鱼、带鱼)对虾等。
蛋类: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等。
蔬菜类:白菜、萝卜、卷心菜、马铃薯、豆角、蕃茄、菠菜、芹菜、韭菜、茄子、辣椒、黄瓜、蒜苗、菜花等。
瓜果类:自产的香瓜、西瓜、外运的苹果、梨、沙果等。
除了以上的主副食品外,近年随着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中、高档营养品的消费开始显著增加,如奶粉、咖啡、麦乳精、糖、果汁露、茶叶等,消费增长幅度大的还有啤酒,各种罐头、糕点,不少职工家庭利用电烤箱,自制各种点心,十分方便。
从建场至今,农场的粮油供给标准是:作业区干部工人每月供应面粉45斤,机关干部、中学生每月36斤,职工家属、小学生每月29斤,豆油每月1 斤,逢年过节,农场还要统一给每人补助1 斤。农场的米、面、豆油供应十分充足,大部分职工家庭都有富裕的米、面、油。
三、住:农场创建初期,职工家庭大多数在原农场未迁来,开荒建点的干部职工居住在帐篷、野营活动房和自己用进口机械包装箱钉的木板房里,十分艰苦,可同志们都说:“八十年代在荒原上建设现代化农场,只有用现在的苦,才能换得今后的甜”!
楼房大面积竣工后,职工家庭从四面八方大批迁入农场,农场为科技人员建造了6 幢科技楼,为新婚青年建造了两幢五层点饰住宅楼,为干部职工建造16幢三层至四层的职工住宅楼。分配房间标准:正常情况下,四口人以下分配给二屋一厨房间,五口人以上的分配给三屋一厨的房间,农场干部职工全部居住楼房,全场住宅楼建筑面积达31,046 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50平方米。
职工家庭中的长辈和小字辈都有各自的寝室,一改过去老北大荒人老少同居一室的现象,农场为每个职工家庭都配备了足够数量的从上海购进的钢丝床。
有了宽敞明亮的房间,职工们开始大量养花,并成为全场干部职工的业余爱好。据不完全统计,全场养花草数量达6 ,150 盆,平均每户养花8 —10盆,最多的家庭养花达40盆。
其中不乏名花异草,如君子兰、牡丹、荷花、茉莉、文竹、台湾竹、芙蓉、芍药、万年青、月季、日本海棠、墨菊、水仙、美人蕉、含羞草等。人们把这些花卉放在屋内向阳的地方和阳台上,争奇斗妍、姹紫嫣红,居室内空气沁人心脾。
1984年农场举办首届花卉展览会
每年鲜花盛开的七月,农场都要举办一次花卉展览会,让大家有机会在一起交流养花经验,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选好花活动,对最后评选出的优秀花卉给予奖励,奖品一般都是花盆和花卉,比较有意义。对美化、香化家庭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了保持优良环境和居住楼卫生,农场在东西两个住宅区成立了两个居民委员会,居委会又在每幢住宅楼设立了居民小组,职责是在本单元内制定每周轮换值日制度,并经常行使监督权,对不按时值日的本单元住户给予批评或罚款。
四、行:经过四年的建设,农场已经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目前有对外主干道路二条,联接前锋、前进农场,全长39公里;有联接八个作业区的区间路五条,全长56.9公里;有主要田间路二十条,全长80.5公里,路宽一般为6 —10米,部分铺上了沙石。
1984年夏,农场在场区中心大街铺设了中央有花池、路灯的水泥马路,这条高级道路长500米,宽8 米,厚0.2 米,是垦区国营农场中的第一条水泥路。中心路连接各公共场所的道路和办公楼、宾馆、托幼楼门前的广场也都铺上了水泥,种上了花草,干部、职工上下班不用踩泥了。农场场区道路的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年增15%.行走条件越来越好。
作业区干部工人到作业区工作,都是由作业区的进口越野汽车接送,场内通行以自行车、摩托车、载重汽车、小汽车、客车为主;职工外出一般均乘每晚往返一次的客车到前进镇火车站,然后转往各地。农场出场客运量较大的还有小汽车、小客车和载重汽车,到建三江管理局、局内各农场、附近的市、县,交通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