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供电网络

第三节 供电网络


1985年靠柴油机发电,维持农场工农业生产和职工生活用电,用电高峰时,场部地区按居民区分块停电,冬季供暧时期更为明显,用柴油机组发电已经不能满足农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1994年与国电联网之后,形成以2000千伏安变电所为中心,9个作业区用电为支点,辐射半径19.4公里的供电网络,供电能力大大提高,满足农场用电需求。
  1985年供电量75万千瓦,1993年150万千瓦,到2002年增到238万千瓦,增长率为317%,平均年增长率15%。但由于洪河建场以集中居住为主,全场2600人全部居住在场部地区,后划的第七、八和新建的九区居民少,三个自然居民区平均每区不足60户,而且家庭用电量不大,除每户平均2个60瓦电灯照明之外,几乎没有耗电家用电器,同时30多公里低压线路25%损耗,造成变电所输往这三个作业区的电能是无功作业。
  1996年,随着农场开发水稻生产,电机井被农户广泛应用,有电机井21眼,配电变压器18台,容量610千伏安,每年增加供电量10万千瓦,水田机井的开发对供电能力发展潜力很大。
  1996~1997年先后在七、八、九区架设输电线路35公里,1998年又在一至六区架设输电线路线70公里。形成以场部地区为中心,辐射九个作业区的供电格局,电网总控制面积98万亩,耕地面积2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