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网络发展
第二节 网络发展
1985~1989年洪河至前进32公里的通讯线路,杆路上装有一对铜线,一对铁线,铜线是开通三路载波机专用线路,也是对外界通信联系的惟一线路。铁线是与上级站联络的专用线。场区网络为东西线路总长2公里,南北线路总长1.5公里,覆盖全场区。
1989~1992年,由于电话用户的增加,仅靠几对明线已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农场投入资金5万元,增加100对的电缆3000米,50对的电缆1000米,10对的电缆2000米,解决了当时线路紧张的问题,使原有的45部用户电话增加到110多部。
1993~1995年洪河至前进的32公里线路进行维护和改造。这条线路是1984年建成的,当时由于施工条件差,地形复杂,好多地段积水,人工作业难以完成,只能用挖掘机作业。同时好多线杆在次生林中,几年后这些树木不断长高,严重影响长途线路的通话质量。通讯科每年都在春秋两季集中人力物力对500多根线杆进行逐一矫正、整理及维护,保障了长途线路的畅通。
1996年建三江通信处贷款投入50万,将洪河至前进32公里线路,全部改造成光缆传输,保证了质量,方便了用户,提高了通信速度。同年在农场配套程控交换机的同时,地方电信部门也利用地方光缆优势在洪河建立了一套程控交换机,并多次找农场领导磋商,要对农场通信设施进行兼并,达到独家经营的目的。由于洪河职工是从垦区54个农场调入的使用垦区专用线与原来老农场亲友通话,既方便又节约话费,考虑职工利益。经过通信科刘义新,马春柏两人多方努力,向农场领导建议保住了农场通信专线。在地方电信和农场通信两套设备并存的情况下,双方展开了激烈竞争,农场利用自身技术强,话费低,服务质量好等优势,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和好评,电话入户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