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
一、财务收支
1985~1990年按上级审计机关要求,每年对企业所属核算单位的50%进行审计,时间一般在6月份,结合财务经济活动分析,找出财务收支中存在的问题,在每年一度的财务“预计损益”之前提出审计报告和整改建议。
1991年对汽车队《1989年财务决算》进行审计,存在违纪问题很严重:乱摊成本1860.36元;内部调整往来欠款账增加汽车队挂账13500元;增加奖金1655.34元;提取职工效益分配25.3万元,按改革文件规定应提23.5万元,多提1.8万元。
同年对渔场进行审计,这个单位此期间改革为“一人挑头”、“全员承包”,职工5人,其他管理人员3人。通过审计发现该单位产品对外赊销欠条500张,共81笔13654元,无人清理和过问。1990年上报决算为收支平衡,实际亏损2.7万元,其中经营亏损2.1万元,材料盘亏不进成本而挂账1.06万元,职工刘学才承包亏损应挂账2400元,饲料盘盈7400元没有列入决算,造成决算不实。另有收入不进账3000元,用于抵消饲料款2000元和购买渔具1000元;用鱼产品顶运费和购娱乐用品(麻将)以物易物611元;收缴渔政管理费750元不上交而冲减张曙光个人欠款。1989年产成品(豆油)盘盈直接调增专用基金账户1549元;赊欠款13654元账外管理。账外物资款3516元,用大豆换玉米1996元。五区欠柴油1520元没入账核算。1989年库存豆油180元没销售,豆油没有了,决算时作盘亏处理。渔场单位虽小,违纪金额不大,但违纪性质严重,处在“以包代管”、经营不利、管理不善的状态。
从上述两个单位的审计结果不难看出,在企业不断深化改革时期,依然用计划经济手段管理市场经济,财务管理混乱,企业内部监控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低,审计若不到位,资产流失问题将非常突出。
二、财经纪律
1988年4月30日根据审计工作计划和农场对1987年财务决算复查的要求,对修理厂1986、1988年经济活动中执行财务制度情况进行审计。这次审计农场很重视,专门抽调计财科副科长朱宝祥、基本建设会计徐春配合这次审计工作。修理厂有职工30人,管理人员10人,拥有固定资产157.46万元,流动资产19.2万元,专用基金2.07万元,1987年经营亏损74800元。经过审计发现乱挤乱摊成本5356元,生产收入不进账3000元,私设小金库1673元,在工资表虚作工资套取现金226.40元。修理厂是农场财务预算“经费补贴”单位,收入不进账管理,造成企业多亏损3000元,农场多补3000元。
1995年对汽车队经营状况进行审计。该单位经营19台汽车,按年初合同规定,经营亏损全额个人挂账,年终决算时19台汽车驾驶员应分职工效益8.28万元没有列入决算,造成汽车队1995年决算虚报盈利3.16万元,与农场多分成1.6万元。1994年汽车队与山东省青岛市经济开发区合作一个项目,仅8个月亏损25.35万元,汽车队承担12.68万元,加上内部管理费,亏损14.65万元,在决算时没有列入决算而挂在应付款往来账上,形成潜亏挂账,造成决算不实。与青岛合作没正式签合同之前,政研室和审计科对合同草稿进行审核,发现财务管理由青岛方全权负责,提出在合作期经营活动中,汽车队必须参与财务管理的建议,没被农场采纳,造成农场经济损失14万元。1994年12月粮食处理中心给汽车队划转1991年运费10259元,未作收入而挂在应收款共青团活动经费中,当年就支出9680元。与同江市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12.73万元,当年同江赔付车辆保险9.71万元。农场又核销保险金6.03万元。汽车队多受益3万元,未返还农场而列入决算。汽车队领导变动频繁,短期行为很突出,企业领导人素质低,不懂经济管理,会计责任心不强,由领导一人对外结算,会计未实施监督,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仅一年汽车队给农场造成经济损失21.92万元。
三、经济效益审计
1987~1990年农场连续四年丰收,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农业体制还没有改革到位,这四年经济效益很好。按照改革制定的承包方案,职工取消基本工资,平时预借生活费,年终按效益分配工资。为了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落实政策,由计财科、审计科、劳资科和政研室四个部门对全场效益工资在发放之前进行审批。“财务决算”由计财科审核盈亏虚实,政研室审核政策兑现情况,劳资科审核生活费和职工人数,审计科最后按审计法进行审核。通过这样周密的事前把关,效益工资的分配没有出现侵吞国家财产的违纪问题,在1989年管局组织的建三江垦区审计工作中,农场的效益工资分配符合政策规定,得到肯定。但是,水利队1988年的效益分配仍然出现了问题。审计发现1989年6月份兑现职工分配时,在张××和何××名下分别多作1658.55元和2200元,在周××和朱××名下分别多作工资568.23元和406.38元,作为账外小金库使用。农建队的现象说明在审核在册职工时,劳资科没有认真负责。
1996年审计发现物资库将退休、停薪留职以及从事个体承包等不应该参加效益分配的4名职工也报在册人数,套取效益分配款12000元。
1998年在全场范围内进行全面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进行经济效益审查。
基本情况:总资产22698万元,实际20893万元,减少2914万元,下降1.3%。其中:固定资产14828万元,实际14706万元,减少122万元,下降0.8%,主要原因是有账无物,固定资产调入调出手续不健全;流动资产6583万元,实际4900万元,减少1683万元,下降25.6%,主要是“应收家庭农场款”1109万元,因政策性调整造成死账。负债总额:19724万元,实际20923万元,增加负债1199万元,其它应付款590万元。1997年负债率94.8%,1998年负债率101%,增加5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2974万元,实际30万元,减少3004万元,主要原因是历史包袱和部分潜亏挂账。其中无法收回的应收款297万元,不良资产640万元,未处理固定资产损失122万元,无法收回的家庭农场垫支1151万元、欠交390万元,1994年大组承包亏损挂账747万元,“走死逃亡”684万元,职工承包亏损挂账而不再承包挂账297万元,“小水”挂账215万元(以工代赈,有账无物)。
损益情况:1998年经营收入3246万元,经营成本2955万元,营业外支出235万元,经营利润56万元,其它利润50万元,管理费支出198万元,财务费用(利息)399万元,亏损491万元。家庭农场上交365万元,上级财政补贴320万元。营业外收入377万元,政社支出88万元,利润总额483万元。分局下达指标411万元,超额完成利润72万元。
这次审计主要以作业区为主,场直单位为辅。从审计结果看负债率很高,主要原因是历史包袱过重,历年在深化改革时政策性调整造成垫支款1151万元,欠交承包费39万元的外引农户走逃呆死账损失。还有1991年受自然灾害影响,当年经营亏损1800万元,补偿贸易项目完成时借内债偿还外债等政策因素亏损3400万元。
四、任期经济责任
198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厂长离任前企业主管机关可以提请审计机关对厂长进行经济责任评议”。同年12月,国家审计署发出《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自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到议事日程。1988年在全国推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等三个条例的同时,农垦也实施了“场长负责制”,洪河作为试点单位于1988年开始执行。随着全国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农场也先后在场内所属单位主要领导工作调动时,由审计科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1988~1990年首次对宾馆经理离任进行审计,李良任宾馆主任三年期间,每年农场核定费用60000元,1988年实际43713元,结余16287元;1989年超支73016元;1990年超支116241元。超支原因主要为物价因素和扩大招待标准所致。
1991~1998年先后对二区迟立君、三区王汉军、七区主任黄秀诚进行离任审计,场直单位中对宾馆经理刘守军、汽车队队长谭众业、医院院长王铁红进行审计。多数属于一些小的违纪开支,没有大的原则问题。199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县级以下党政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成为审计机关对任期经营责任审计的依据。农场也扩大审计面,1999~2001年期间先后对作业区进行13人次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没有发现大的违犯财经纪律问题,大部分在财务收支和“应收家庭农场款”上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六区,1997年承包户351户,签合同的只有262户,尚有89户没签合同,都属盈利户,“走逃户”61户,欠交承包费16.9万元。主要原因是会计业务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不执行农场文件规定、不按会计基本要素记账,多记、少记、错记和漏记,造成账目混乱,农户不信任。有5户垫支款6524.86应扣没扣,领粮款后“走逃”造成呆死账。对场直单位28人次进行审计,坚持先审后离、不审不离、先审后任、不审不任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