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党员发展1986年以来,党委本着“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培养骨干,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没发生党员发展事故。2002年党委采取党员发展公示制度,增强发展党员透明度,广泛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受到党内外一致好评。实行公示制度使文化程度显著上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占45.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占24.6%,初中、小学占30%,新发展的党员青年党员占98%。
一、预备党员发展情况
预备党员发展情况统计表
(1985~2002)
表4-5
续表4-5
二、积极分子培养情况
1986~2002年期间,农场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当作党建工作的重要事务来抓,共经历三个重要阶段:
1995~1996年“细胞”工程阶段。即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当做“细胞”工程来抓,把此项工作列为工作重点。
1998~1999年“激活”工程。在农场转制,实行改革阶段,此时职工群众入党热情降温,针对此,有的放矢地实施“激活”工程,坚持党员电化教育与上党课教育相结合,进行“洗脑”教育。除此之外,利用典型引路,发挥“学帮带”示范作用从而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入党积极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扩大。2000年全场入党积极分子85人,比1996年增加9人。
2000~2002年“扩源工程”。即在社会各阶层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在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组织和外引水稻产中发展党员。2001年发展稻农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名,占积极分子总数的32%,发展党员7名,占发展总数的27%。
入党积极分子分布表
(1986~2002年)
表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