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职工教育

第七节 职工教育


一、扫盲教育
  1992年3月统计,全场文盲24人。农场成立了扫盲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主抓,职教办具体负责。职教办利用农闲和晚上时间,集中对他们进行补习,统一使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编写的“农村成人初等文化技术系列教材《实用语文》、《实用算术》课本,经过两年的学习,这些人于1994年6月全部脱盲。
  为了巩固扫盲成果,农场多次采取措施,学校和教师签订责任状,把“巩固率”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目标。农场和家长签订九年义务教育责任状,对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追究家长的法律责任。农场和各作业区签订责任状,把本辖区有无学生辍学,作为考核单位政绩的目标之一。
  同时农场对落户的种植户、个体工商户,要求必须达到初中文化程度方可落户,杜绝了新文盲的产生。
  二、脱产进修
  1985年,农场每年都派人到大专院校脱产进修。进修院校为北京大学、东北农大、八一农大、内蒙古大学、农垦党校、省农垦师专、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等。
  进修人员为:农场后备干部、农业、卫生、财会、教育等专业骨干力量及后备人才。
  2002年止,农场共有92人脱产进修,农场支付各种费用累计138万元,其中提拔任用人员占78%。
  三、岗位培训
  1985年,农场组织部、职教办是全场干部、职工培训教育的职能部门,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具体筹划成人教育、岗位培训、干部培训工作,全场职教工作由党委副书记主抓,组织部职教办具体负责。
  农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职工文化程度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干部职工全员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邀请八一农大、总局党政领导、哈师大专家教授来场讲学,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业务水平。
  1985年以来,利用冬闲或其它时间,举办转干班,后备干部培训班,基层干部培训班、骨干职工培训班、农机培训班、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班、绒山羊养殖培训班等29个班次,接受培训的干部职工达4226人次。
  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政策理论学习,法律法规教育,新的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用。通过系统培训,更新了职工观念,增强了市场意识,提高了职工干部在生产实践中的科技含量。岗位培训的经费由农场职教经费专项列支,18年中用于职工培训、干部培训费用162.7万元。
  四、学历教育
  1985年,凡参加函授、自学考试的学费、差旅费,农场全部报销。1990年以后,费用自理,但农场仍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如外出学习不计事假仍支付本人基本工资等。1985~2002年函授、自学考试毕业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员达到171人。
  1987年职教办组织报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第一批学员招收16人。1989年第二批组织报考学员12人,通过3年学习全部毕业,获得中专毕业证书。
  1989年5月,职教办和省农垦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大专班,招收学员136人,学习“企业管理”专业,学制为三年,职教办负责对学员的管理,安排授课时间、地点。学院方负责授课。1992年毕业125人。取得大专毕业证,为洪河培养了一批企业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