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总局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亓兰东
农垦总局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亓兰东
亓兰东是二道河农场办公室主任,共产党员。2000年3月,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仍怀着青年人的满腔热情,牢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响应农场团委号召,踊跃报名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3年来,他以一个普通“青年志愿者”的身份,为社区内的下岗职工、特困学生、优抚对象及病残人员等困难群众,提供了多方式、多内容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志愿服务。尤其在“一帮一”结对服务中,他对服务对象采取了“包生活急需、包子女的入学、包就业安置、包家庭脱贫”,赢得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累计计算,他参加志愿服务已达852小时,志愿服务捐助资金16400元。由此,他先后被农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被分局团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学雷锋积极分子”、“青年志愿者标兵”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个“青年志愿者”,亓兰东走过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低质量到高质量的服务过程。开始,他志愿服务的内容,仅限于在单位团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参加一些诸如敬老助残、环境保护、秩序维护、义务讲解、治理“脏乱差”、清理“法轮功”等公益性活动。随着“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普及和深入,他逐步认识到,作为一个“青年志愿者”,不单单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也不单单是为他人、为社会提供了多少服务,而在于通过志愿服务发挥影响、教育作用,从而弘扬社会新风,传播良好风尚,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于是,他主动担任了农场团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并把不同行业的“青年志愿者”吸收到服务队中来,同时,利用自己办公室主任职务的优势,有组织、有计划地带领大家在社区内开展了科普宣传、法律答疑、义诊医疗、文艺演出等“科技、教育、文化三进队户”活动。在农场经济形势严峻、资金极度紧张的困难情况下,亓兰东自出资金6000元,为24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统一制作了样式新颖独特的队服。当“青年志愿者行动”活动一开展,社区街头内立刻展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年中,他共组织“青年志愿者行动”12次,受益768人次。
2001年3月,农场党委、工会、团委共同联合实施“一帮一”扶贫济困活动,亓兰东主动与特困户华圣权结成“对子”。华本人智力不够健全,下岗后在家待业,老婆与之离婚撇下一个10岁的女儿。由于本人没有经济来源,加上生活自理能力差,一家两口常常是缺吃少穿,连亲戚朋友都懒得管他。知情人都说亓兰东背上了一个“卸不掉的包袱”。然而,亓兰东却没把这个“包袱”当成自己的负担,毅然地与帮扶对象签订了“包生活急需、包子女入学、包就业安置、包家庭脱贫”的四包合同。首先,他5进家门热情走访,深入了解了帮扶对象的贫困状况及贫困原因,指明了改变贫困状况应付出的艰辛努力,并提出了解决困难的途径和办法。为使帮扶对象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亓兰东特意留心了这一家两口的身材,然后去三江花400多元给两人各买了一套新衣服,使之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全部焕然一新。此外,还雇工把他家房屋室内全部粉刷了一遍。之后,亓兰东几次找到水暖队个体租赁经营业主,求他雇用华圣权当水暖工,使其不但实现了再就业,而且有了年薪7000元的固定收入。每逢传统节日,亓兰东都要带着礼物去华圣权家探望,端午买鸡蛋、中秋送月饼、元旦拿米面、春节给鱼、肉……粗略计算,仅此一项,亓兰东就花了1000多元。除此之外,亓兰东还连续2年为华的女儿替交了总计600元的学费。更让人感动的是,当亓兰东得知华的女儿近视的很厉害,影响学习时,亲自驱车百余公里,带孩子去三江作了视力测试,并花500余元给孩子配制了近视眼镜。亓兰东还根据华圣权的一技之长,为他招揽了不少水暖活计,使他不时能挣点零用钱花。目前,华圣权己经彻底摆脱了贫困,还在银行有了几千元的存款(当然是亓主任帮他存的)。亓兰东还准备给他介绍个老伴。
自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亓兰东还先后出资4000余元,分别资助过残疾人高占和、下岗职工朱长富、优抚对象刘长风、特困学生刘萌萌等1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