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基层单位简介
第七节 基层单位简介
农业单位
第一生产队
该单位建于1969年,位于场部西北部,距场部3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52′50″,北纬47°36′28″。东以二队为界,西与洪河自然保护区接壤,南与四队为邻,北以鸭绿河为界。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7.5公里。土质大部分是草甸白浆土和少量棕壤型白浆土,土地面积为497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1070公顷,林地23公顷,水面32公顷,房屋占地面积26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148户,总人口494人,职工48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334亩,经营二、三产业36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种植业以大豆、小麦、水稻等为主,养殖业以鸡、鸭、鹅、猪、羊、牛等为主。
拥有农机设备44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10台,轮式拖拉机13台,收获机1台,其它机械20台)。
1970~2000年的31年间,总产粮豆36820吨,生产经营状况16年盈利,9年亏损,6年平衡,盈亏相抵后亏损600万元。亏损原因与多年遭受自然灾害有一定关系。
第二生产队
该单位建于1969年,位于场部北面,距场部42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52′39″,北纬47°54′57″,东邻六队,西邻一队,南邻十六队,北与鸭绿河相接。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8公里。土质大部分是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低洼,有较丰富的草资源。
土地面积50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50公顷,水面12公顷,林地20公顷,房屋占地面积24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78户,总人口370人,职工32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178.5亩,经营二、三产业34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种植业以小麦、大豆等为主,养殖业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拥有农机设备24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1台,轮式拖拉机3台,收获机1台,其它机械19台)。
1970~2000年的30年间,总产粮豆24875吨,生产经营状况是15年盈利,12年亏损,4年平衡,盈亏相抵后亏损420余万元。亏损原因和多年遭受自然灾害有一定关系。
第三生产队
该单位建于1974年,位于场部东北部,距场部24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52′51″,北纬47°45′45″。东邻二道河农场,西邻四队,南邻十二队,北邻六队,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17公里。土质大部分是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有较丰富的草资源。耕地面积1057公顷,林地428公顷,水面43公顷,房屋占地面积25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104户,总人口400人,职工91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248亩,经营二、三产业38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种植业以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拥有农机设备47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10台,轮式拖拉机8台,收获机5台,其它机械24台)。
1975~2000年的26年间,总产粮豆60000吨,生产经营状况16年盈利,8年亏损,盈亏相抵后盈利600万元。
1991年,在农场的支持下首先建起一幢1800平方米的二层小康楼,有32户职工喜迁新居。曾先后被管局评为“小康队”、“文明站”,被总局授予“超百万元先进单位”。
第四生产队
该单位建于1971年,位于场部北部,距场部2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53′21″,北纬47°42′26″,东邻三队,西邻五队,南邻场部,北邻二队。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8公里。土质大部分是草甸白浆土和少量潜育白浆土,地势平坦低洼开阔,有较丰富的草资源。土地面积为771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118公顷,林地121公顷,水面32公顷,房屋占地面积93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113户,总人口397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70亩,经营二、三产业240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是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拥有农机设备54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10台,轮式拖拉机17台,收获机1台,其它机械26台)。
1971~2000年的30年间,总产粮豆40155吨,生产经营状况15年盈利15年亏损,盈亏相抵后盈利141.8万元。
1987年,被管局工会授予“先进工会”。
第五生产队
该单位建于1973年,位于场部西北部,距场部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41′39″,北纬47°43′19″。北邻一队,南邻七队,东邻四队,西邻洪河自然保护区,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4公里。土质大部分是草甸白浆土和少量潜育白浆土,地势平坦低洼,土地面积为466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35公顷、林地20公顷,水面2公顷,房屋占地面积40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78户,总人口307人,职工36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305亩,经营二、三产业31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是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拥有农机设备62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4台,轮式拖拉机14台,收获机3台,其它机械41台)。
1974~2000年的28年间,总产粮豆29250吨,生产经营状况14年盈利,10年亏损,2年平衡,盈亏相抵后,盈利103万元。
第六生产队
该单位建于1975年,位于场部东北部,距场部4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59′50″,北纬47°56′23″,东与前哨农场为邻,西邻二队,南邻十六队,北邻抚远县寒葱沟乡,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土质大部分是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低洼开阔,有较丰富的草资源。土地面积6071公顷(其中耕地1308公顷,水面49公顷,林地45公顷,房屋占地面积288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131户,总人口520人,职工78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155亩,经营二、三产业26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是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拥有农机设备39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13台,轮式拖拉机19台,收获机5台,其它机械2台)。
1976~2000年的25年间,总产粮豆80600吨,生产经营状况14年盈利,11年亏损,盈亏相抵后亏损490万元,亏损原因与多年自然灾害有关。
第七生产队
该单位建于1972年,位于场部西北部,距场部6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49′56″,北纬47°54′57″,东邻粮食科,西邻十七队,南邻十三队,北邻五队,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8公里。土质大部分是草甸白浆土和少量的潜育白浆土,地势平坦低洼,西部稍高一些。土地面积是661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932公顷,林在面积214公顷,水面242公顷,房屋占地面积73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122户,总人口470人,职工76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449亩,经营二、三产业48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是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拥有农机设备107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1台,轮式拖拉机16台,收获机2台,其它机械78台)。
1973~2000年的28年间,总产粮豆86772吨,生产经营状况22年盈利,6年亏损,盈亏相抵后亏损1486万元。
1991年被总局授予“模范工会小组”。
1994年被管局授予“标准化党支部”。
第八生产队
该单位建于1977年,它的前身是前进农场二十九队,位于场部西部,距场部1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41′09″,北纬47°35′37″,东邻十三队,西邻洪河农场第三作业区,南与别拉洪河3区接壤,北与十七队为邻。土质大部分是草甸白浆土和少量潜育白浆土,地势平坦低洼,有较丰富的草资源。土地面积14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80公顷,林地8.46公顷,水面67.2公顷,房屋占地面积180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274户,总人口1004人,职工55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294亩,经营二、三产业38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是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拥有农机设备36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2台,轮式拖拉机6台,收获机3台,其它机械25台)。
1977~2000年的24年间,总产粮豆72000吨,生产经营状况9年盈利,4年平衡,11年亏损,盈亏相抵后,亏损378万元,亏损原因与多年遭受自然灾害有关系。
1985~1990年,曾多次接待管局、农垦总局、省及中央领导检查和指导,在兴办家庭农场上得到表扬和肯定。
第九生产队
该单位是在1984年原林业站基础上组建的,位置在场部东面,距场部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53′58″,北纬47°35′59″。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5公里,土质是以草甸白浆土和潜育白浆土为主,地势平坦低洼。土地面积32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580公顷,林地23公顷,水面500公顷,房屋占地面积100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135户,总人口465人,职工93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193亩,经营二、三产业52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是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拥有农机设备51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1台,轮式拖拉机5台,收获机2台,其它机械43台)。
1984~2000年的17年间,总产粮豆92000吨,生产经营状况11年盈利,6年亏损,盈亏相抵后,盈利800万元。
曾被管局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和农垦总局授予的“六个五活动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第十生产队
该单位始建于1971年,位于场部南部,距场部3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53′01″,北纬47°33′29″,东邻十一队,西邻十三队,南与别拉洪河为界,北邻水利队,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6公里。土质大部分是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低洼,北部稍高西部偏低。土地面积6000公顷(其中耕地1133公顷,林地32公顷,水面47公顷,房屋占地面积78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216户,总人口680人,职工125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135亩,经营二、三产业170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水稻、大豆、小麦等为主,养殖业是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拥有农机设备42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3台,轮式拖拉机2台,收获机3台,其它机械34台)。
1971~2000年的30年间,总产粮豆50985吨,生产经营状况20年盈利,10年亏损,盈亏相抵后,盈利1000万元。
1995年,被分局授予“先进生产队”称号。
1995~2000年,曾多次受到农场表彰。
第十一生产队
该单位始建于1970年,位于场部南部,距场部5.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56′52″,北纬47°34′34″,东邻十四队,西邻十队,南与别拉洪河相接,北邻九队,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4公里。土质多为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低洼,西部稍高,东部偏低。土地面积6398公顷(其中耕地2511.4公顷,水面50公顷,林地3.5公顷,房屋占地面积130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163户,总人口543人,职工127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296亩,经营二、三产业43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是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拥有农机设备58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13台,轮式拖拉机17台,收获机3台,其它机械25台)。
1970~2000年的31年间,总产粮豆113013吨,生产经营状况是21年盈利,10年亏损,盈利与亏损相抵后,盈利267万元。
曾先后被分局授予“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标准化党支部”、“小康队”,农垦总局授予“安全文明队”,农场多次表彰。
第十二生产队
该单位始建于1980年,位于场部东北部,距场部13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59′12″,北纬47°38′09″。东邻二道河农场,西邻九队,南邻十一队,北邻三队,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6公里。土质以草甸白浆土为主和少量的潜育白浆土,地势平坦低洼,西部稍高,东部偏低,有少量的草资源。土地面积7544公顷(其中耕地1516公顷,林地303公顷,水面66公顷,房屋占地面积20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114户,总人口398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82亩,经营二、三产业47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是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1980~2000年的21年间,总产粮豆74192吨,生产经营状况是盈利12年,亏损9年,盈亏相抵后亏损700余万元。亏损原因为多次遭受自然灾害所致。
第十三生产队
该单位始建于1986年春,位于场部西部,与场部为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33°50′2″,北纬47°30′6″。东邻场部,西邻八队,南以别拉洪河为界,北邻七队,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8公里。土质以草甸白浆土为主,地势平坦低洼开阔,南部稍高,北部偏低,有少量的草资源。土地面积956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930公顷,林地257公顷,水面37公顷,房屋占地面积21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95户,总人口是284人,职工110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263亩,经营二、三产业18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是以猪、羊等为主。
拥有机械设备129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2台,轮式拖拉机58台,收获机5台,其它机械64台)。
1987~2000年的14年间,总产粮豆15730吨,生产经营状况是10年盈利,4年亏损,盈利与亏损相抵后,盈利177.8万元。
曾先后被分局授予“标准化党支部”、“小康队”、“文明队标兵”,被农垦总局授予“奔小康红旗党支部”、“安全文明队”,省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第十四生产队
该单位始建于1991年春,它的前身是李长彦开发型家庭农场。位于场部的东南部,距场部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4°7′54″,北纬47°30′19″。东邻十五队,西邻十一队,南邻八五九农场,北邻十二队,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4公里。土质以草甸白浆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有一些草资源。土地面积32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616公顷,林地100公顷,水面3公顷,房屋占地面积35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35户,总人口是130人,职工48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424亩,经营二、三产业98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是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拥有机械设备25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10台,轮式拖拉机3台,收获机2台,其它机械10台)。
1991~2000年的10年间,总产粮豆36200吨,生产经营状况是5年盈利,5年亏损,盈利与亏损相抵后盈利310万元。
第十五生产队
该单位始建于1998年春,它的前身是农场水利队的农业点。位于场部东部,距场部14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4°5′18″,北纬47°36′28″。东邻八五九农场,西邻十四队,南邻八五九农场的二十三队,北邻十二队,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4公里。土质多为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开阔,有草资源。土地面积36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58.6公顷,林地14公顷,水面30公顷,房屋占地面积3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18户,总人口是57人,职工18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625亩,经营二、三产业6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等为主,养殖业是以养奶牛为主。
拥有机械设备32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4台,轮式拖拉机6台,收获机4台,其它机械18台)。
1998~2000年的3年间,总产粮豆4658吨,生产经营状况1年盈利,2年亏损,盈利与亏损相抵后,亏损42.7万元。
第十六生产队
该单位始建于1992年春,它的前身是姚英忠、杨玉学、邹继品、武忠4个开发型家庭农场。位于场部东北部,距场部3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4°51′48″,北纬47°47′06″。东邻二道河农场,西北邻股份制养殖场,西南邻三队,北邻六队,东西10公里,南北宽15公里。土质以草甸白浆土为主和部分潜育白浆土,地势平坦开阔,有些草资源。土地面积266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00公顷,林地47公顷,水面20公顷,房屋占地面积17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18户,总人口是34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433亩,经营二、三产业7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是以鸡、鸭、鹅、猪、牛、羊等为主。
主要农机设备40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10台,轮式拖拉机18台,收获机2台,其它机械10台)。
1992~2000年的9年间,总产粮豆8437.5吨,生产经营状况是3年盈利,6年亏损,盈利与亏损相抵后亏损470万元,亏损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第十七生产队
该单位始建于1992年,它的前身是李殿祥等开发型家庭农场。位于场部西北部,距场部23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41′05″,北纬47°38′08″。东邻七队,西邻洪河农场,南与八队为邻,北邻洪河自然保护区,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8公里。土质是以草甸白浆土为主和少量的潜育白浆土,地势平坦低洼,有草资源。土地面积80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00公顷,水面5公顷,房屋占地面积1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32户,总人口是118人,职工17人,每个劳力担负耕地面积130亩,经营二、三产业36人。
该队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养殖业的农业生产队,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为主,养殖业是以鸡、鸭、鹅、肉牛、猪、羊等为主。
主要农机设备41台(件)(其中履式拖拉机18台,轮式拖拉机16台,收获机3台,其它机械4台)。
1992~2000年的9年间,总产粮豆1350吨,盈利2年,亏损7年,盈利与亏损相抵后亏损40余万元,亏损原因与多次遭受自然灾害有一定关系。
股份制养殖场
该单位始建于1996年,是农场第一个农场和个人参股的股份制养殖场。位于农场场部的北部,距场部32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3°56′32″,北纬47°46′32″。东邻十六队,西邻四队,南邻三队,北邻六队,东西长1公里,南北宽4公里。土质大部分是草甸白浆土和少部分潜育白浆土,地势平坦开阔,有丰富草资源。土地面积为333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30公顷,房屋占地面积2.7公顷)。
到2000年底,住户7户,总人口22人,职工5人。现存栏绒山羊1180只,其中种羊248只,繁殖绒山母羊612只,羔羊320只。每个劳力养羊98只。
该养殖场主要以饲养绒山羊为主兼种一些饲料地,养殖业主要以绒山羊为主,自繁自养,种植业以种玉米、大豆等青储饲料为主。
主要机械设备8台(件)(其中轮式拖拉机1台,其它机械7台)。
1996~2000年的5年间,总产粮豆142.5吨,生产经营状况是2年盈利,2年亏损,1年平衡,盈亏相抵后亏损100万元,亏损原因主要是前几年投入多生产经营规模小,造成固定资产闲置。
工商运建服单位
水暖站
水暖站始建于1981年,地处农场机关办公楼北侧,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410万元,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生产设备,可供场区公共场所及部分居民取暖和95%以上的供水。
到2000年底,住户45户,总人口142人,职工42人,经营二、三产业16人。
1982~2000年的18年间,共创产值1075万元,生产经营状况是7年盈利,11年平衡,盈利14万元。
农林中心
农林中心始建于1993年,位于场部中心区的西侧,占地面积12000 平方米。现住户18户,总人口65人,职工18人。主要经营项目有农药、微肥、化肥、种子、苗木等。拥有固定资产465万元,主要设备有飞机场、仓库、办公室等。
1993~2000年的8年间,共创产值108万元,生产经营状况是4年盈利,4年亏损,盈亏相抵后稍有盈利。
砖厂
农场组建后,在距场部南2.5公里处(水利队原住地)新建一个砖厂,当时叫南砖厂。1980年,把反修营独立后的北砖厂与南砖厂合并在一起。1981年迁移到十一队西南部,距场部约6公里。当年建起24门轮窑,总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到1995年,住户已发展到83户,总人口176人,职工86人。主产红砖,年生产能力800万块,固定资产147万元。自1982~1995年的13年间,总产红砖10400万块,生产经营状况是4年盈利,9年亏损,盈亏相抵后亏损80余万元,亏损主要原因是红砖质量不佳。
随着农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96年,农场把砖厂转租给场内职工承包。
供电局
该单位始建于1970年,它的前身是农场变电所,1984年改名为供电站,1996年改名为供电局。现地处场部西部,距场部中心区1公里,与现代化种子加工厂隔道相望。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住户25户,总人口80人,职工35人,经营二、三产业14人。拥有固定资产128万元。1996年9月份,全场居民开始用国电。
1977~2000年,共完成100公里高压线路,150公里低压线路。共创产值1735万元,生产经营状况年年稍有盈利,盈利7万余元。
公路站
公路站始建于1982年4月,它的前身是农场修路队。现地处场部北侧,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住户40户,总人口132人,职工71人,经营二、三产业22人。拥有固定资产140万元(其中载重汽车5台,洒水车1台,平地机1台,推土机1台,其它机械3台件),担负着全场公路88.4公里和抚饶路84公里的养护任务。
20年来,该单位受到农场多次表彰和奖励,多次被农垦总局、分局交通系统授予“先进党支部”、“文明单位”、“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养路工班长赵佩菊1999年被授予省级劳动模范并进京参加“十一”国庆活动。
现代化种子加工厂
现代化种子加工厂始建于1997年8月22日,地处场部西侧,距场部中心区1公里,与十三队相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住户13户,总人口39人,职工13人。拥有固定资产750万元,内部设有种子加工、烘干、筛选等车间和水泥晒场。
现代化种子加工厂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种子加工生产线,引进美国希孚福斯公司电脑控制系统和国内先进烘干配套设备,日处理种子200吨,商品粮400吨,年加工能力为6000吨种子,是生产、引进、繁育、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优良种子加工厂。2000年8月23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率高级代表团来现代化种子加工厂视察。
1998~2000年的3年间,共创产值1500万元,生产经营状况3年盈利,累计盈利270万元。
水利队
1980年3月25日组建,地处场部修配厂院内,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486万元,其中机械有6台(件),挖掘机3台,推土机1台,卡码斯1台,油槽车1台。
到2000年底,住户115户,总人口485人,其中职工69人,经营二、三产业148人。
1980~2000年的20年间,共创产值4040万元,生产经营状况20年盈利,盈利额240余万元。
20年来,曾多次受到农场奖励和表彰。
货运管理站
1995年,组建货运管理站,它的前身是汽车队。现地处场部西南部,占地面积566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74万余元,先后都转卖给个人。
到2000年底,住户142户,总人口276人,其中职工43人,经营二、三产业102人。
1995~2000年6年间,共创产值328万元,生产经营状况:6年盈利,盈利总额56.4万元。
工程队
该单位1977年组建,它的前身是基建连。地处场部中心区南部,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负责全场建筑工程,2000年解体。1999年底住户376户,总人口1420人,职工361人,经营二、三产业154人。1977~1999年的22年间,共创产值4890万元,生产经营状况12年盈利,10年亏损,盈亏相抵后盈利20.9万元。
修造厂
该单位1977年组建,它的前身是修理所。地处场区南北中心路南路的西侧。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就达3717平方米。2001年初农场开始转卖个人。截止2000年末,住户66户,总人口170人,职工33人(不含转岗和分流人数),经营二、三产业64人。
1977~2000年的22年间,共创产值4864万元,生产经营状况是16年盈利,2年亏损,4年平衡,盈亏相抵后盈利4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