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第二节 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1984年试办职工家庭农场后,农场总结了试办职工家庭农场的经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发〔1985〕1 号)的文件下发后,农场1985年春在全场农牧单位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对个别生产队要求继续整体承包的,必须职工群众同意,报上级领导批准。这样,全场农牧单位均实行了职工家庭农场承包经营和农场、职工家庭农场两级核算的经营管理体制。管理站的农机具全部作价转让给各职工家庭农场。当年,全场共办起760 个职工家庭农场,其中有7 个开发型家庭农场。种植业家庭农场735 个,从事林业的承包户4 个,从事畜牧业的职工家庭农场3 个,从事工业的职工家庭承包户1 个,从事运输业的职工家庭承包户13个,从事其它行业的承包户4 个。形成了联户、有机户、无机户、开发型四种形式的职工家庭农场。联户家庭农场生产规模一般在10人左右,一般有1 ~3 台机车和配套农具,经营2000~4000亩土地。全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总耕地面积14.5万亩,占全场耕地面积100 %。共折价转让农机具1040台(件),共转让资金184.2 万元。其中履带式拖拉机117 台、轮式拖拉机74台,合计725 万元。收获机79台,595 万元,农机具766 台(件),522 万元。当年职工家庭农场又从外地购买拖拉机36台,占全部转让资产价值的23%。
  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后,农场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局面,职工的庭院经济和自营经济以及多种经营都有较大发展,农场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新的格局。开始试种水稻和大力发展畜牧业。由于生产力重新组合,必然推动管理机构的改革。全场精简管理人员57人,成立两个公司,即物资公司、粮贸公司。场直各单位承包后,先后共分离出118 人到二、三产业,减轻了职工家庭农场负担。由于原来的管理体制被打乱了,新的管理办法又不完善,尤其是配套管理与调控机制还没有建立,原生产队的职能被削弱,农场760 个职工家庭农场,形成了“抓不住,管不了,放不下”的局面。因而出现了资金、产品、生产管理混乱和失控现象,当年底参加决算的760 个职工家庭农场中有466 个亏损挂账,亏损总额达175 万元,294 个职工家庭农场盈利,分配额仅有63.9万元。这个经营结果成为农场沉重的历史包袱。也成为农场下决心理顺、完善职工家庭农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动力。
  农场为加强对职工家庭农场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把生产队改名为“服务管理站”。为加强服务意识。制定了《机关各部门工作奖罚规定》同时规范了干部、职工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