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种植比例调整
第七节 种植比例调整
1985年之前,农作物种植基本以小麦、大豆为主,每年一般都以小麦种植多一些,个别年份春季涝雨水大,大豆播种面积就比小麦多一些。
1985年,农场开始提出了调整农作物种植比例,原则是压缩小麦、稳定大豆、扩大玉米和水稻的种植比例。当年播种小麦60000亩,大豆播种80000亩,玉米扩大到1070亩,水稻发展到1174亩。
从1986年开始,小麦播种面积逐渐减少,到1995年,种植面积降到40000亩,比1985年种植面积减少20000亩,减少33%,玉米、水稻、经济作物、蔬菜的种植比例有所增加,大豆种植比例比较稳定,占总播种面积的40~68%。1996年,农场开始加大调整农作物的种植比例力度,再度减麦、压豆,增加水稻和经济作物,加快向三三制过渡。到2000年末,小麦的种植面积降到了30000亩,比1985年种植面积减少50%,大豆的种植面积降到70000亩,比1985年的种植面积减少15%,水稻快速发展到130000亩,比1985年种植面积猛增加99%,经济作物发展到66000亩,基本形成麦豆、水稻和经济作物各占1/3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