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农业气象气象站概况
农场气象站建于1977年,隶属农业科,负责场内区域的气象观测。初建时期条件差,测量仪器缺,一般只能记测降雨等项目。
初期,站配备气象工作人员顾效东、张士军两个。1980~2000年,先后在气象站工作的有8人。
随着农场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力量增加,气象站所需的各种设备也在不断添置,工作条件也在不断改善。1983年,农场投资建起了9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房,到2000年底,先后添置了小叶箱一个,雨量筒、地面温度表、蒸发器、日照计、气压表、曲管地温表、量雪器、冻土器、水银气压表、通风干湿表、温湿度联合自计、电接风向风速计,直管地温表、无线传真机、PC-1500计算机等设备。
气象站人员更迭表
表3-21
建场24年来,虽然气象人员变动较大,但站长一直在位,从1980年一直保持业务上的连续性和资料系统性,基本掌握了本地区的天气变化规律和短期天气预报,其预报准确率年平均达80%。气象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上,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降雨
本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497 ~590 毫米,最小年降雨是377.1 毫米(1999年)最多年降雨量是897. 1毫米(1981年),年降雨量一般集中在7 ~8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年最大日降水量在736 毫米(灾年除外)本地区地势平坦低洼,土质以白浆土为主,稍有较大降水就涝。因此,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就是涝灾。年降水量在550 毫米以上就形成涝年,620毫米以上为中度涝,700 毫米以上就形成重涝,460 ~520 毫米为平年,450 毫米以下为旱年。根据多年的观察和测量,阶段降雨量确定旱、涝指数如下表。
阶段降雨量确定旱涝情况表
表3-22 单位:毫米
霜期
本地区一般早霜出现在9 月15日至10月7 日之间,终霜期一般出现在5 月17日前后。无霜期一般在118 ~149 天之间。多年平均在135 天左右。特别年份在118 天(1981年)初霜期来的早的是9 月12日(1997年),霜冻来的早的是9 月17日(1999年)。
冰冻积雪
本地区一般年结冻期在6 个月左右,耕地冻层在2 米左右,荒地冻深在1.8 米左右。年降雪量较大为40~70厘米,本地区冬季较大降雪年份是1983年冬至1984年春,达到72厘米,1988、1997、1998三年积雪深度都在40~50厘米。
季风
本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寒冷。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4 、5 月份为多风季节,风速最大的为20米/秒。春季播种期大于4 级以上的风,可将很多土吹走。
蒸发
本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在1101.5毫米,最高蒸发量是1118.8毫米,最少蒸发量是989.5 毫米。
历年逐月平均气温表
(1985-2000年)
表3-23 单位:℃
历年逐月降水量表
(1985-2000年)
表3-24 单位:毫米
历年日最大降雨量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初终霜日无霜期积温
(1985-2000年)
表3-25 单位:毫米℃
历年逐月平均风速表
(1985-2000年)
表3-26 单位:米/ 秒
历年气象资料统计表
表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