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农机更新

第三节 农机更新



  兵团时期(1968~1976年),农场初期农机设备都是原二师带来的。到1976年已达到140台件,其中履带式拖拉机23台,收获机20台,担负着全营耕地面积6.9 万亩耕种收获任务,平均每台拖拉机担负耕地面积3000亩,收获机每台担负3689亩。
  农场初建时期(1977~1984年),在这个阶段中,由于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机具也不断增加,到1983年,农机设备已达1152台件。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4台,大中型机引农具97台件,机引耙269台件,机引播种机92台件,机引农具94台,排灌动力机械26台,收获机115台,其中自走51台,其它机械264台,担负着全场15.65万亩的耕地面积,平均每台拖拉机担负耕地面积1086.8亩,收获机平均每台担负着1363.47亩,农机具开始向配套发展。
  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时期(1984~1990年),1985年,按照农场的转让政策和标准全部转让给农场职工,调动了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职工根据自己经营规模也积极投资购买农机具,生产力不断提高。到1990年,全场农业机械发展到201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1台,收获机66台(更新),小型拖拉机148台(其中小四轮72台,手扶76台),大中型农具975台,其中机引犁203台,机引耙387台,机引播种机146台,机引农具200台,排灌动力机械98台,其它农用机械522台,农机具基本配套,担负着全场23万亩的耕地面积,平均每台拖拉机担负848.7亩耕地面积,收获机平均每台担负3484.8亩耕地面积的收获任务。
  全面建设和发展时期(1991~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权制度不断改革,职工自主经营,自己投入,带来了农业机械不断的更新,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不断购进。到2000年底,农业机械设备已发展到258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47台,履式拖拉机158台,轮式拖拉机89台,大型收获机53台,全部都是大马力的1075收获机,小型拖拉机307台,大中型机引农具1616台,排灌动力机械196台,担负着全场31.5万亩的耕地面积。平均每台拖拉机担负着1275.3亩耕地面积,平均每台收获机担负着5943.3亩的收获任务,到2000年全场农机具全部实现配套。
  1985年以后,在翻、耙、镇、种、管、收的农机具逐步配套,随着农具使用年限的增加和新的农艺措施的推广应用,开始逐步更新换代。到1991年先后引进45台精量点播机,各类耙352台。1992年,又改装了48片液压耙,种子精选、烘干,晒场机械也不断引进。收获机具从1987年就开始引进挠性割台,挠性割刀,用以收获大豆,降低了割茬,提高了收获质量和粮食产量。当年又引进了四平生产的半链轨收获机,以后又陆续在红兴隆机械厂、白桦机械厂、佳木斯收获机厂引进的半链轨,从而使农业抗灾能力逐渐增强。到2000年底,全场各种配套农具达1000多台件,实现了全场种、管、收的标准化、机械化作业要求,增强了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业生产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