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文 农场濒临别拉洪河的中游北岸和浓江河上游南岸之间的平原地区,境内有二道河、浓江河通过。本地域的最高点在农场的东北部,绝对高程591米,最低点是二道河下游,河岸高程48.6米,由西南斜向东北的别拉洪河与浓江河流域界线不太明显,北部是浓江河支流沃绿兰河与瓦其卡河的源地,源头不明显,系重沼泽和深漂垡区。
境内整个地形虽然平坦,但微地形复杂,堞形洼地之间由弯曲的水线断续相连,沼泡水线长年积水,一般为30~40公分,其中心可达80厘米至1米之间,尚有大部分轻泽地季节性淤水。
水文地质,农场地质为三江冲积低平原区,地表为4~10米亚粘土覆盖层,以下为粉冰砾,中粗冰砾及细冰砾,中间夹有粘土透明体,砂层总厚约200~300米。粘土层粘重密实,基本不渗水,属抚远沉降储水盆地,在巨厚的冰砾层中,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呈弱压性,水质较好,无色透明,水温4~5℃,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钠型,含铁离子偏高,矿化度超过0.5克/升。地下水埋深据1974年8341部队在场部的南(2公里处)钻探含水层厚达259米,遍布全场。流向经1988年5月测量与地表水流向一致,从西南斜向东北。
各生产队地下水位示意图
制图时间:1988年
地表水是河流和大气降水,地表水可利用量是0.04亿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2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是0.98亿立方米,水质较好,可作为畜牧及农田灌溉用水。
本区域主要河流分为:别拉洪河、浓江河两个流域。两个流域面积相差不多,北部为浓江河涝区。东部有二道河向南流入别拉洪河下游。
总观农场水系,有内河水,有地下水和地表水,从建场24年的生产实践考察,农场地势平坦,低洼易涝,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又好,水利工程配套,基础设施较完备,农场的现有机、电水井主要分布在该区内,有利于发展水稻,起到以稻治涝,改造低产田,充分发挥水资源作用。到2000年为止,农场种植水稻1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1.2%。大量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较前几年有明显下降。据建三江分局环保局的数据,全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0.654亿立方米。2000年全场实际开采就有0.325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是0.323亿立方米,人畜等其它用水是0. 002亿立方米。只要合理开发利用,有计划地开采地表水资源,适当限制水稻种植面积,加之自然降水、地表渗透和过境大小河流的侧向补给,就不会出现地下水资源超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