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繁殖与改良

第四节 繁殖与改良



  发展畜牧业的中心任务是增加家畜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数量的增长靠繁殖,而质量的提高靠改进培育和饲养条件外,其主要也是通过繁殖才能实现。
  一、配种
  1985年开始对黄牛人工冻精配种改良工作,主要利用优质“三河牛”冻精人工冻配。其受胎率在70%以上。
  1986年,由于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全面推广畜禽良种化,又先后购进北京的“黑白花”、“荷斯坦”奶牛冻精进行人工冻配,冻配率达80%以上。
  截止2000年,在全场范围内推广应用冻精配种技术,并将场内6个月以上的公牛全部淘汰(畜牧部门认定的可易种牛除外),并高薪聘请有技术繁育畜牧师,专门从事配种工作。主要利用西门塔尔、夏洛莱、利不赞、德国黄牛、比利时兰、荷斯坦、黑白花等优良品种冻精。并专门培养繁育畜牧兽医3人,当年存栏繁殖母牛1216头,人工冻精配种1000头,占繁殖母牛总数的85%。
  二、种畜改良
  种畜改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牲畜的质量,而质量的提高根本途径在于按着遗传规律选择优良品种畜繁殖后代,进行品种改良和培育新品种。
  黄牛:1989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杂交,按30~50头配一头种牛比例引进种牛,但由于远近搭配不均,远的生产队达不到,只有十几头,造成引进良种改良成本加大。1991年以后改为冷冻精人工配种。
  为培育良种,农场在1994~2000年间,重点实施科技兴牧,加强养殖良种的投入,先后筹资60余万元,引购纯法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种牛94头,实施人工冻精配种,进行纯种繁育。
  截止2000年,共引进改良西门塔尔、夏洛莱肉牛1775头,占全场饲养总量的57%。
  奶牛:1984年开始进行人工冻精配种,受胎率都在75%以上。
             畜牧业经营利润表
              (1977~2000年)
  表3-72                       单位:元



              历年畜牧生产表
              (1988-2000年)
  表3-73                      单位:匹头只



             历年羊禽兔生产表
             (1973~2000年)
  表3-74                       单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