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人工养殖

第三节 人工养殖



  人工养鱼始于1984年,主要是利用人工鱼池养鱼。鱼苗大部分都是上级水产部门提供的,提供鱼苗6万余尾,大部分是鲤鱼、鲫鱼和草鱼为主。由于初养,没有熟练掌握饲养的技术和管理,只放不管,有的鱼苗跑完了,有的冬季水浅冻死了,有的没有清底而捞不上来,故而造成当年亏损。1985、1986两年养鱼水面扩大到89亩,年投放各类鱼苗近10万尾,由于饲养技术和管理等原因,年产量仅3吨。1987年,产量达到近4吨,基本维持自给型生产。1987年,农场根据省农场总局和建三江管局的畜牧工作会议精神,开始进行人工孵化养殖。养殖场位于十队南侧接近别拉洪河处,农场投资近10万元,该孵化养殖场总控制面积近1000亩,水面扩大近600余亩。人工孵化养殖场主要投放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鳅科等鱼类,其中的鲤、链鱼尾数量多。至1989年,全场已发展人工鱼池水面750亩,控制总面积1500亩。每年均投放各类鱼苗10万尾左右。由于饲养成本和管理粗放等原因,效益一直不佳,致使人工养殖业生产逐年减少,1995年人工养渔业解体。人工养鱼全部停止。
               历年养鱼情况表
               (1985~1994年)
  表3-76



  说明:1995年以后农场养渔业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