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物资供应

第六节 物资供应



  1985年前的物资供应,是受国家计划经济制约的,一些产品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用户是没有发言权的,物资供应部门是“上帝”。物资部门每年的工作重点只是保证生产所需要,进行促销管理,收取管理费2.5%。
  1985年,为保证全场760个职工家庭农场的生产物资,先后在内部管理上强化了责任制和目标管理(销售和服务两个方面)。物资部门坚持一天24小时为用户服务,各口的工作人员都坚守岗位,用户随叫随到。
  1988年,农场实行开放政策,基层单位在物资采购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物资部门有供应不足的部分,可以自行进入市扬采购。面对市场挑战,物资部门也加强了服务,以优质、优价、优良的服务,在保证生产建设的物资供应外,先后将三类低值库和其它多余物资面向社会,开办了物资综合服务部,参与市场竞争,如成立棚靠厂,为职工家庭农场生产急需要的苫布、保暖被等物资。
               物资销售情况
               (1987~1994年)
  表3-128                       单位:元



  注:1995年以后部分产品进入市场。
  1993年开始,除油料、农药化肥外,其余的物资全部进入市场。在市场内也先后出现集体、个体物资经营者,物资供应打破了几十年来物资部门独家经营的局面。面对市场经济的现实,农场物资部门相继制定了改革方案,分类、分项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按用户需求和历年来的物资情况等组成有丰富经验的采购人员组织货源,多渠道、多系列将产品推向市场,并实行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1994年,农场全面推行了职工家庭农场的生产和生活的“两费”自理的运营机制,这使农场资金周转相对快一些。但是由于几年来农场的自然灾害频繁,经济不够景气,造成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物资部门欠外债也超过1800多万元,由于资金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场物资正常供应。物资部门决定用合同以销定进,对确有实际困难的单位,签订合同后物资款暂时欠,年终以产品或现金一次性结算。
  1997~1999年,农场全面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市场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各生产用户除油料以外,农药和化肥都可以进入市场自主选购。每年初物资部门根据农场的生产计划制定了购买油料、化肥和农药等主要生产资料,上报上级物资部门。这些主要生产资料购买主要由农场出资垫付,物资部门负责购进和发放,农场物资公司只收3%的管理费。
  2000年,农场物资供应全面推向市场,全场就有6家个体经营农药化肥的商店,物资公司成立了物资商场和生产资料站,参与市场竞争。物资商场由4名职工组成承包,他们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几百种物资,年收入达万余元。生资站经销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当年营销总额就达800余万元,其中农场给生产队垫支600余万元。6名分流职工自筹200余万元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当年6人年收入均在7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