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肥料与农药 在计划经济时期,肥料与农药主要来于农垦系统内部的计划供应。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计划分配平价供应逐渐被取消,农场所需要大部分物资全靠自找门路采购。
一、肥料
1977年建场后陆续分配少量化肥,大部分是进口化肥。
1980年以后,化肥的施用量逐年加大,大多数是进口的美国二铵、加拿大生产的钾肥。到1986年国产的山东二铵、鲁西南生产的二铵,20年代中期,国产化肥代替了进口化肥,如贵溪二铵、铜棱二铵、安徽生产的二铵等。1995年以前用的尿素大多数是浩良河生产的,近几年一直使用大庆生产的尿素、乌鲁木齐尿素,用户反映肥效一直不错。
每年化肥用量都按全场土地播种面积上报,由上级物资部门生资站调拨供应,由农业科统一核定分配,物资部门只负责组织货源和供应管理。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打破了物资部门独家经营的格局,个体经营者投资开始营销化肥。
历年土地面积与化肥统计表
(1979~2000年)
表3-129 单位:亩、吨
注:1998年以后部分化肥进入市场。
二、农药
建场以后,每年都进一些农药,主要是根据农业部提供的农药品种及数量,由上级物资部门调拨供应。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打破物资部门单独经销的格局,多家个体户开始经销,每年农药厂家也下来与销售部门联系,进货量每年都在上百吨左右。
历年农药销售表
(1985~2000年)
表3-130 单位:吨、元
注:1996年以后部分农药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