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离退休老干部工作

第八节 离退休老干部工作



  自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决定》实施以来,农场党委一直对老干部工作很重视,始终坚持“四个不变”,即班子对老干部的重视程度不变;形势变对老干部的一切待遇不变;体制变对老干部的机构不变;经济状况变对保老干部的工资按时发放不变。18年来,农场领导班子几经更迭,农场党委一直把老干部工作纳入议程,单独成立老干部支部,每年至少召开专门研究老干部工作会议2~3次,召开座谈会,并定期听取关于老干部工作汇报,而且农场有个内部规定,对老干部工作问题随时反映,随时解决。
  2000年底,建国前参加工作的6名老干部全部离休,其中易地安置2名;建国后参加工作的干部也有10名,其中异地安置3名,有2名因病已故。离、退休老干部一直由农场组织部管理,在农场机关设置多次变动中,始终对老干部工作逐步强化,农场尽管经济有困难,但是离退休干部“三项经费”均做到年初一次划拨到位,为老干部工作开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1984年,农场党委决定成立老干部党支部,在原机关设立约有100平方米的活动室,活动项目有乒乓球、台球、扑克、象棋、麻将等。每人一份《农垦报》和《老干部报》。并规定每星期天为学习日,星期六为党日活动。每年农场组织老干部例会2~3次,主要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和宣传农场改革和建设形势,征求老干部对农场两个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老干部中开展“两先一优”评比活动,先后树立3名老干部在自我服务、勤劳致富与农场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典型人物。在生活上坚持优先照顾,如优先安排老干部疗养、优先解决标准住房、优惠提供豆油、大米等,工资优先必保,药费也实行实报实销。每年春节前,农场优先组织对离、退休老干部进行走访慰问,并召开集体茶话会,每年老年节召开座谈会或赠给离退休老干部称心如意的礼品。每年都组织体检,发现病兆及时治疗,老干部患病住院农场党政领导还亲自探望慰问。农场党委还责成组织部和有关部门处理好老干部逝世善后工作,农场党政领导还抽出时间和他们开展文体活动,如打门球、打台球、乒乓球等,不但增强了感情,融洽了关系,还能直接了解到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农场每次召开体育运动会;都专门设一项让老干部参加活动,为了给老干部晚年活动创造较好环境,农场在1998年又重新调整老干部活动场所,并重新修了门球场地。现在老干部活动中心设有会议室、棋类室、台球室,乒乓球室、阅览室等总面积120平方米。每年为每个老干部订阅“二报一刊”即是《农垦报》、《老干部报》、《老年生活》。
  为了适应农场改革建设需求,充分发挥老干部在农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农场党委还侧重抓了老干部工作。老有所为,1986~2000年间,农场先后多次组织老干部集体下基层参观、调查,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提合理化建议48条,被农场采纳11条。
             老 干 部 名 单
  表4-7



  续表4-7



  截止2000年底,易地安置老干部5人其中已故2人。对易地安置老干部,农场党委采取“保工资、保医护、保经费”,不定期走访慰问,处理好老干部死亡与善后工作,认真抓好落实老干部政策工作。
  1984~2000年间,农场组织部和有关部门认真处理易地安置人员病、故等事宜,并专门组织走访慰问易地安置老干部3次。其中在1989年8月组织部魏元国一行2人看望易地安置的孙明、宋长福、史纯信、马守义等老干部,1995年10月中旬,组织部杨学文一行2人历时28天途经8个省2个直辖市,到易地定居的史纯信家处理因车祸死亡等事宜并走访慰问病重的老干部武明州同志;1998年12月,组织部长吕虹一行2人到武明州的定居地妥善处理病故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