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设“职工之家”活动
第三节 建设“职工之家”活动
1984年,全国总工会做出了《整顿工会基层组织,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决定》后,农场工会本着立足自身的改革建设,开展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建家活动”。
1985年以来,农场工会先后建立了职代会、职工民主大会逐级审批制度,民主管理一票否决制度、职工代表培训制度、职工代表组长与专门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专门工作委员会制度和职工代表巡回检查制度、党政工联席制度、职工代表座谈会制度、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制度、职代会民主评议行政领导干部制度、与企业法人代表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及集体合同履行检查监督制度、职代会提案解答和上年落实情况汇报制度等。
1986年,农场工会颁布了《前锋农场队级工会工作条例》,经过检查评比当年农场工会被管局工会授予“合格职工之家”。
1989年,制定了《工会小组工作条例》,对全场137个工会小组配齐了“一长三员”(即民管员、监督员、生活委员和小组长),在36个基层分会中全部配齐专兼职工会主席和女工干部,工会主席享受队级副职待遇,女工干部进生产管理委员会,先后制定了工会小组和行政班组进档升级标准和实施方案。各基层分会在活动中积极培训骨干,健全工作小组制度,培训了一批工会小组典型,有的工会小组还在生产的各阶段设小组赛,使工会小组在四个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办成了职工自我教育学习小组;二是办成了民主监督企业监督小组;三是办成了“双增双节”活动小组;四是办成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小组。
1990年,围绕“建家”工作,坚持内培外训,加强教育工作。在内部建立职工代表培训制度,先后组织学习《工会法》、《企业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工会业务知识等,增强了职工代表依法参政、议政素质。主要解决职工代表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要这样干三个问题,农场工会副主席王成悟、工会妇联主任赵春玲分别讲了课,当年培训154名职工代表。同年建立了职工代表视察监督制度,农场工会通过与场长协商达成给每个代表年活动经费30元,各基层分会都建立了意见箱并定期评议行政领导干部,召开座谈会,协商对话反映职工心愿和要求。当年8月13日,农场总局工会组织部罗部长和生产生活部胡部长检查农场工会建家情况,给予肯定。同年9月15日,总局工会在牡丹江管局召开建家现场会,农场工会被授予总局级先进职工之家。
1991~1996年,围绕“建家”进档升级开展工作,先后举办四次四项知识智力抢答赛和试卷答题活动,坚持经常对职工进行爱岗敬业,科学技术及劳动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在全场职工中开展想主人事、干主人活,操主人心、尽主人责活动。利用国家级、省级、总局级28人的模范事迹,采取身边人、身边事、鼓舞激励身边人的办法,利用事迹报告会、演讲会、广播电视专题、光荣榜、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特别是199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长山的事迹在全场职工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被广大职工群众誉为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的好职工。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1996年,农场工会主席李秀峰被分局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十大标兵。
1997~2000年,建家重点放在晋档升级和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如何带领职工致富奔小康。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民主管理,保证建家工作的开展。首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坚持“六公开”的基础上强化民主管理的具体措施;其次是坚持办事制度公开化制;第三是在农场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改革,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农场生产顺利进行。如为了给职工办好公益事业,建议农场采取多渠道筹资建设场区和自来水改建。1998年,两幢商品楼在场区拔地而起,场直地区居民都吃上标准的自来水。当年职工上交征购粮兑现返差现金不能按时到位时,职工建议以实物折算两不找。二是抓活动,推进建家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针对多年来生产队管理人员预借工资,工作干好干差一个样,指标完成多少也一样的状况,向农场提出生产队管理人员打破预借工资,以劳动竞赛的形式实施效益工资制方案,得到农场的认可,每年由工会专人负责制定工作指标,各阶段结束后由工会和业务部门一起检查验收工作指标完成情况,然后制表发放工资。同时在全场开展了比纪律看行动;比生产看速度;比管理看质量;比清欠看力度;比友谊看协助;比廉政看服务;比安全看措施;比效益看成绩八比八看活动,并开展飞刀手、交粮王,机车作业标准化大比武等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等,从而促进了各阶段生产任务的完成。这一做法得到全国农林工会杂志的推广和分局的广泛宣传。三是抓维护,提高建家的工作实力。农场工会在建家工作多年来,始终坚持两个维护的统一,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扶贫方案,建立扶贫个人档案,采取领导干部结亲,农场工会帮队、工会小组帮户的办法,因队而异,因人而异,帮助选择适宜的经营项目。如九队乔俊霞由于家庭人口多,生活十分困难,苦于没有脱贫致富门路,想干点啥又没有资金,场工会积极帮她选项目,提供技术服务。1997年,她贷款1万元,先后建起7000平方米塑料大棚,搞蔬菜种植,当年纯盈利2万元。1998年盈利9万元,真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1997、1998两年被农垦总局授予致富能手,1998年被分局授予自营经济十大标兵。1997~2000年,工会共扶植73户脱贫,盈利5万元以上达13户。1986~2000年,先后接待垦区内外63个兄弟单位189人来参观学习。
25年来,全场涌现出9个“先进职工之家”,13个“合格职工之家”,涌现出34名优秀工会干部,224名优秀工会积极分子。有36个工会小组进档达标。
1998年,农场工会被省授予“模范职工之家”,九队、十一队、医院3个基层分会晋升为分局级“职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