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困难补助 农场工会成立以来,对职工生活困难都是按上级工会精神每到换季和逢年过节时,组织人力同有关单位深入到各单位进行调查了解情况,对确有生活困难,难以维持生活的,或病、老、伤残的职工群众给予钱和物的补助。受补助人员从基层工会填表上报,场工会研究,根据个人申请及申报单位工会主席意见,批复现金和实物救济贫困职工,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帮助找脱贫之路。1991年以来,随着农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开展科技扶贫和困补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单一的供血型扶贫转变为造血型扶贫,帮助贫困职工群众多渠道开展脱贫活动。1999~2000年两年召开全场性的大型非国有经济成果展,以典型鼓励职工在二、三产业上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1985~1986两年间,工会以养乌苏里江貉为扶贫重点,1986年场工会共扶持贫困户13户,给贷款12540元,这13户平均每户收入5491元。养貉专业户张永山,1985年养貉6对,1986年产仔貉56对,纯收入35400元。1987年又扩大养种貉4对,家里已有摩托车、彩电、双卡录音机、双缸洗衣机等高档商品。到1987年,工会先后共贷款27820元,先后扶持的39户全部脱贫,其中有19户致富。同年,工会又集中扶持全场五大贫困户。十一站王孝安、周显义,十站温加松、齐玉成,一站郑江林,这5户共计亏损8552940元。经研究这5户亏损主要原因是资金困难,加之农忙时劳力缺,造成管理跟不上等。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在春播前和有关部门协商帮助解决这5户的生产资料的费用困难,并召集这5户共同研究当年种植方案及分析总结历年在生产上存在问题,帮助他们掌握种地方法、措施等。在三大农忙季节,工会拿出资金帮助解决燃眉之急,经过3年的扶持,有4户走出贫困,实现减亏613420元。
1987~1990年,扶持的重点放在基层,场工会采取宏观指导,通过办班学习提高贫困职工科学种田意识和技能。
1991~2000年,主要是宣传扩大生产门路,充分利用农场各种优惠政策,发展种、养、加项目。帮助有生产能力的职工选项传递信息等,鼓励他们走勤劳致富之路。据统计10年来,先后扶持288户(含基层分会)其中脱贫274户,有107户走上富裕之路。
历年职工救济情况明细表
(1981~2000年)
表4-15
注:1998年以后每户救济以实务和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