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妇女工作

第二节 妇女工作



  前锋农场组建前后,妇女是生产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在1968~1976年的建点和开发时期,一方面教育妇女安心边疆建设,在边疆安家落户;另一方面动员广大妇女投身到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实际生产中来。她们组织了“三八包车组”、“三八食堂”、“铁姑娘班”……。在各项生产工作中起到了突击队作用。1977年建场后,相继成立了妇女组织,配合农场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全面开展妇女工作和少儿工作,组织各项活动如下:
  一、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农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以来先后召开二届双代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每年做到年初有计划,活动有汇报,年终有总结。并坚持场、队两级女工委员会定期向同级党委和支部、工会汇报工作制度,基层女工委半年向上级女工委汇报工作制度。
  二、提高素质
  1980~2000年底,农场女工委累计办女工干部培训班11期,参加培训的女工干部341人次。主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工会法,结合“三五普法”教育,学习宪法、企业法、幼儿卫生保健、幼儿早期教育、妇女常见病预防等知识,提高妇女干部的法制观念和理论业务水平。每年都给基层妇委会订阅《中国妇女》、《妇女之友》、《女工干部手册》等报刊杂志,据统计到2000年底,累计为基层妇委员订阅近20种刊物,达1000余份。
  1984~1989年,在改革的形势下,全场3000多名妇女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在农场职代会女代表18人,占代表总数11%,全场各条战线有女干部148人,女党员30人,有技术职称的女科技工作者143人,从事领导岗位的(副科级以上)女干部5人。
  1995~2000年6年间,全场女职工1011人,专兼职女工干部29人,在农场职代会的女代表28人,特邀代表6人,占代表总数的24%,其中主席团有3人,全场各条战线拥有女干部198人,女党员64人,有职称的女科技工作者173人,从事领导岗位的副科级以上女干部12人。
  三、劳动竞赛“三八”红旗手活动
  女工委按照农场文件精神,各基层女工委认真落实首届女职工委员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能。在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下,选好角度,把握着力点,积级投身农场的生产建设活动。每年对基层女工实行指标考核管理,年初场妇委会下达竞赛标准,年终评选,“三八节”进行表彰。1989年以后,在全场农业战线妇女中开展了“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在工副业单位妇女中开展了“巾帼建功”等活动。各级女工组织,围绕农场生产经营实际,因地制宜地举办各种实用的技术培训,在活动中,农场女工委把工作重点放在开展竞赛,树立典型上,先后开展了“庭院经济女能人赛”、“巾帼杯生产能手赛”、“致富女能人”、“三八红旗手”等竞赛活动;在麦收阶段开展“三能手一突击队”活动,即:人工割麦、场院处理粮食,后勤服务能手,女子(姐妹)突击队。秋收开展人工割豆要工效、要质量,比成绩,比贡献的“两要两比”活动,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开展岗位练兵,岗位比武活动,据统计在1989~1994年6年间参赛女工达720人次。其中1993年,女工参赛达230人。各基层女工组织还根据本单位实际组织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竞赛活动,仅1989年,三队、八队、十一队开展“大干红五月”劳动竞赛;汽车队开展苦练基本功,奉献在岗位“劳动竞赛,四队、六队、十队开展”秋收飞刀手“竞赛等活动。到2000年底,累计表彰”三八“红旗手406人次:”三八“红旗集体13个;致富能手36人次;双学双比先进个人109名。管局(分局)表彰”三八“红旗手83人次,”三八“红旗集体6个,总局级以上的先进个人36名。
  先后涌现出管局抗灾先进个人的八队妇女主任孙淑珍,勇挑重担的四队年轻女工孙桂梅,率先办起家庭农场的场长陈洪花,在教育战线工作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治教严明,教方得法的单淑珍,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刻苦钻研业务的原杰,热爱本职工作,甘当铺路石的赵佩菊,带领全场妇女走脱贫致富路,热爱妇女工作的赵春玲,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热心为群众服务的荆华等各条战线上一大批女强人。
  四、“勤劳致富”、“五好家庭”、“三八送温暖”等竞赛活动
  1980~1990年,在开展双文明建设活动中,先后评出五好家庭95户,好夫妻123对,好媳妇61名,好丈夫7名,好妈妈4名,在此基础上相继又提档升级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活动,截止2000年底,先后评出六星级以上170户,每年实行动态管理,年评二次,年度命名,不合格的摘星降级。
  1985年以后,农场实行家庭农场联户承包制,场直地区部分单位的女职工被分离,场妇委会协调帮助她们寻找脱贫奔富门路和沟通信息,支持她们搞养殖业和发展庭院经济,如1985年,修配厂女工刘桂芝分离后想养貉没有资金,场妇委会得知后,建议工会扶持她5000元现金,并送给她养貉的各种书籍,经过二年的精心饲养,她自己脱了贫,还资助别人搞养殖业。十站陈红花,丈夫有病,她一个人种了170亩的大豆和小麦。1985年年初资金不足,场妇委会建议工会扶持她500元现金。在基层支部和妇委会支持下,陈红花经过二年的辛勤劳动脱了贫,并先后自费送两个孩子到外地读书,得到省委书记孙维本的赞扬,并接见了她。
  每年“六一”儿童节,场妇委会都号召各单位为幼儿园捐款捐物。1983~2000年累计捐款和各种物品达55060元,献图书285册,各种玩具80余件。各级女工组织还广泛开展“访百家门,暖众人心”、“三八奉献日”为前线工人捐菜、蛋等物,并为前线工人送上可口的饭菜。为孤寡、退休老人、贫困妇女,残疾儿童做好事,据统计,到2000年底,累计2930件。仅1998年,全场各级妇委会就成立31个“三八送温暖”小组,为贫困户献爱心捐款5980元。晋升总局文明家庭2户,分局级文明家庭5户,农场级文明家庭80户,场女工委被分局评为先进集体。通过“争先创优”竞赛活动,到2000年底,累计评出场级妇委会21个,分局级妇委会12个,总局级以上妇委会6个。提干44名,其中科队两级43人,场处级1人。涌现出公路系统省级行业标兵赵佩菊等先进典型。
  五、文化娱乐活动
  妇委会每年的5月份开展“母亲在我心中演讲会”;6月、7月参加文体活动;8月份组织的编织、刺绣、花卉展览;元旦、春节的文艺汇演,舞会和以妇女为主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队等活动。据统计,到2000年,仅花卉等展览就达13期,有1180人次参展。通过这项活动使人们欣赏到真实的艺术和受到精神文明教育。每年的文艺汇演都以女青年和妇女为主体,通过各种文艺形式歌颂党的改革开放给农场带来的新变化和农场所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