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教育改革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后,前锋农场的教育改革步入了新阶段。
教育中心:根据农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1988年起,农场成立了教育中心,由农场主管教育的场领导负责,具体教育教学由教育中心主抓,中小学各设校长落实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标。教育中心设有职教、督导、财会、教研等办事机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人、财、物和教育教学进行微观指导,宏观管理和调控。
校长负责制:1998年起,农场党委决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充分发挥核心作用。校长办公会和党政联席会是最高决策机构,学校管理实行校长统一指挥,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学校中层职能部门有教导处、政教处、舍务处。教导处下设学年级组与教研组。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采取三公开,即党务、政务、财务公开,成立监督委员会,在人员上由校长统一调配,严格把好教师人员编制,按实际要求上岗。在财务管理上采取年初会计预算,定期向教职员工大会报告并张榜公布,在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资金支出由校长一支笔决定。对于学校的建设设施、环境设施、内部设备在校长的全面负责下,直接落实到后勤,再由后勤落实到班组及个人。中学又在管理上实施分口管理,级部负责,班级包干运行机制。
在这种层次管理系统中,每个层次管理者都有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分工合作,互通信息,密切合作,搞好工作。
督导工作
督导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部门,它代表同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和各级办学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1989年,农场开始设兼职人员负责督导工作,2000年3月5日,农场任命高秀玲为副科级督学。
招生工作
1984年前,招生工作由学校校长负责,1988年,教育中心成立后,由教育中心汇同校长组成招生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场小学新生、初一报名招生工作。1998年,实施校长负责制后,招生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落实。
第一次精简
1999年3月,农场对全场教育系统进行精简,进行文化、业务等考核,共分离31名教职工,待岗学习,保留职工身份。
三好学生统计表(中小)
(1984~2000年)
表5-7
续表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