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防疫 农场防疫工作1979年开始。由兼职人员抓此项工作,每年都到抚远县防疫站领取防疫药品,如牛痘疫苗和小儿麻痹糖丸等。主要供给2~7周岁儿童服用,据统计到1984年,全场累计仅有256名儿童疫苗接种。1985年,农场在医院内设卫生防疫组,设专职人员2人,只做一些疫苗注射。因农场建场较晚,有85%以上的人员对儿童免疫没有认识,使大部分生产队的儿童没有疫苗接种。
通过宣传教育到1988年,农场加强了防疫工作宣传力度,成立了卫生防疫站,配专职4人,从此防疫工作步入正轨。儿童计划免疫按照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扩大了食品卫生、公共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地方病、结核病、生命统计、卫生宣教、爱国卫生、劳动卫生、X放射卫生等项工作。由于日常工作落实较好并认真贯彻《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和国家颁布的《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99年被分局评为“先进卫生防疫站”。
15年来,通过采取儿童疫苗预防接种,加强传染病管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防病措施,使传染病的总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由1985年的20%下降到2000年的0.7%,其主要下降的传染病有麻疹、猩红热、百日咳、肝炎、痢疾、出血热等。
由于儿童计划免疫逐年被人们所认识,在婴儿出生后72小时之内都能按要求及时接种疫苗,并都能够达到全程免疫。1995~2000年,农场已经消灭了小儿麻疹和百日咳。
抗灾防病。1991年,农场遭到历史上第二次洪涝灾害,给人民生产、生活都带来极大困难,特别是建队不长的水稻队,全部被淹,部分房屋倒塌,农场将全队人员接到农场招待所,无一人伤亡。农场成立了恢复家园、防病防疫组织,对该队的居民住宅进行彻底清理消毒,对井水进行消毒和化验,清除居民区的垃圾并对宅区的厕所进行全面消毒。水灾过后,水稻队的朝鲜族全部搬回连队,开始重建家园和抗灾自救工作。
1998年,农场按照上级要求接收泰来农场灾民。为了搞好灾民物品消毒和病情测定,在灾民未到之前,成立防病、防疫组织,给灾民进行疫苗注射,控制灾后的流行病发生。
1996~2000年,为了配合农场加强场区小城镇环境建设,每年都成立由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检查小组,督促检查场区各单位环境卫生落实情况,并协同街道办和居委会落实居民住宅区的卫生工作。
传染病发病统计表
(1985~2000年)
表5-13
儿童疫苗接种情况统计表
(1985-2000年)
表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