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礼节与习惯
第三章 风土人情
第一节 礼节与习惯
农场人注重好客和礼节。农场汉族的平时礼节,朋友、同志之间相互见面时,行握手之礼,互问工作生活情况,有时也寒喧几句。临别时互相再见,并互相招手致意。
亲朋好友互访,客人光临时,主人热情迎接,以示欢迎。迎进屋里,让坐、递烟、泡茶(也有备糖果和小食品的),客人则微微歉身表示谢意。坐定后,宾主热情畅谈。临别时主人送至门外,并热情相邀,互道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在日常生活中,有求助于他人帮助的称谓:“请……”。有对不起人家的地方称谓:“对不起”。为感谢别人帮助称谓:“谢谢”。
子女不能直呼父母名(孩子小时会说话时,父母教孩子说老人名子,等孩子长大了就不能直呼父母名了)。而呼爸爸、妈妈,书面语为父亲、母亲,称兄为“哥”,称姊为“姐姐”,称弟弟为“兄弟”。子女长大后,与父母另居。
每逢传统节日,邻里之间互赠礼品。若邻里生病住院,必带些礼品前去看望。对于亲朋好友的喜庆,则前去祝贺;丧事,则带纸钱去慰问哀悼。
居住农场朝鲜族和满族较少,他们的生活习惯是:
朝鲜族,于长期与汉族混居,受汉族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本民族语言,只是同民族之间用本民族语言。过去朝鲜族服装一般女的穿黑裙子白上衣(上衣短,下衣长),胸前系长飘带。男的则多以白衣白裤为美,现在已习惯穿汉族服装。
朝鲜族喜欢吃狗肉,一般不喜欢吃羊肉。过节膳食与汉族不同,“冬至”吃圆霄;正月十五吃五谷;大年初一第一桌吃米饭,不过小年。
住房特点:进屋就是炕,鞋脱在外边,现在与汉人相同了。朝鲜人热情好客,喜欢喝酒和用酒招待客人。妇女一般多能歌善舞,但在解放前不能与男人同餐,现在这种习惯已不存在了。
满族,满族过去的服式是:女穿对襟大裙衣服,头顶结髻,另插头簪,显得庄重雅素,脚穿长筒皮鞋,这种装束颇富民族特色。满族人不食狗肉,传说狗对满族有过贡献。
现居住在本场的满族人,在生活习惯上与汉族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