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领导事迹
第二节 主要领导事迹
赵树义
赵树义,生于1932年3月,原籍山东省寿光县人。1951年参加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小文化,参加工作以后曾历任战士、机务工人,驾驶员、机务副队长、副指导员、队长、指导员、副营长、营长、机务副场长。1982年调前锋农场任场长,1984年改任党委书记,1990年退居二线任巡视员,1992年退休。
赵树义在革命40余年的生涯中,对党的事业认真负责,实干精神强,注重实际和调查研究,特别在农场改革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以来,积极支持场长的工作,紧紧围绕农场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农场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年年都有新变化。
曾先后被农垦总局授予模范党员和党务工作者,佳木斯地区级模范党员、抚远县人大代表,在部队曾荣获三等功4次。
韩 波
韩波,朝鲜族,出生于1947年,黑龙江省饶河县人,1968年参加工作,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毕业于黑龙江农垦干部管理学院管理专业,历任工人、教师、中学副校长,农场团委书记,管局重点中学书记、前锋农场副书记,1985年任前锋农场场长。
韩波任前锋农场场长6年中,勇于创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老同志作用和调动各方面人才优势,认真总结建场以来的经验教训,选准改革的突破口,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打破等级工资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型机制。职工1985年承包土地面积13.8万亩,到1990年为28万亩。粮豆产量1985年为2.5万吨,1990年发展到5万吨,6年平均递增17%,粮豆商品率达到73.7%。经营6年,5年盈利2360.9万元,1年亏损293.8万元,盈亏相抵后盈利2067.1万元。1985年亏损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及第一次全面兴办家庭农场没有管理经验。
抓生产投入,增强企业抗灾能力。6年间共完成治涝工程665.6万立方米,修建道路129公里,建成处理300吨粮食处理中心一座,拖拉机保有量从1985年的109台增至210台,自走收割机新增28台,家庭农场自购农机具净增189万元。
抓低湿地大豆垄作,推广和引进11个优良品种,1989年为兄弟场提供1500余吨良种。改进施肥技术,采用微肥和农药、大豆精选等措施,使单产比历史最好的1986年增产40%。
抓领导服务意识,在机关先后建立机务、粮食、物资、技术、财务五大服务体系,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实行全员风险抵押以及领导联系点及扶贫等项制度。
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的方针,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扬民主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结合职工思想实际进行“四有”教育,形成了“热爱前锋,繁荣前锋、场衰我辱、场兴我荣”的前锋精神,每年人员培训费达8万余元,新盖教学楼3200平方米,医院楼2000平方米。
韩波任场长后,在短短的6年间农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大增强了农场在农垦系统的知名度,使农场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1986年被农场总局评为“脱贫致富先进场”韩波被农牧渔业部授予“优秀思想政治先进工作者”,1987年农场跨进国营农场先进行列,他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优秀企业管理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调任建三江分局任副局长。
张桂春
张桂春,出生于1963年12月,大专文化,助理农艺师,河北省沧州人。1979年参加工作,198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卫农场历任机务工人、副队长、党支部书记兼队长、副场长。在三十四队任职期间由于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踏实,作风雷厉风行,使生产队盈利200万元。中央党校函授班政治专业毕业。1996年6月进京在北大高级人才管理研究班学习,1997年6月上旬以优异成绩毕业,当月中旬调任前锋农场场长。
张桂春事业心强,又有开拓精神。在农场任职期间,精心致力于农场两个文明建设,带领班子全体同志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质量效益农业,又通过建立和强化农业三大支撑体系,使治场新方略得到提高。在抓住大农业生产不放松的情况下,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各项管理力度,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务实求真,掌握第一手材料。农忙时,常常深夜还在基层指导检查工作。
加大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在1997年与1998年两年,对场内的二道河3干、别拉洪河32干、22干、浓江河2干进行全面清淤,对全场的低洼地进行全面考查和水利施工,仅此一项就自筹资金1300万元,共完成土方620万立方米,相当于1985年至1990年6年之和。先后投资203.8万元铺设场队砂石公路29公里,解决6万亩耕地的生产队运输和5万亩荒原开发生产的困难,实现了场队公路建设全部达到砂石化标准。又先后为更新农机具和基础建设投资660万元,购进适应现代化生产的大型机械40台件,新建两个农具场铁围栏并给8个生产队农具场铺上砂石,改建机务办公室及库房1500平方米。自筹资金350万元兴建一座年加工种子600吨的现代化加工厂,实现了生产、引进、繁育、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优良种子加工厂。
他重视人才培养,大胆提拔青年干部,在机关和事业单位率先推行自荐、民选、考试、考核竞聘上岗的动态管理机制。重视教育,在资金非常紧缺情况下,筹集百余万元兴建6557平方米的小学楼和宿舍楼,并为中小学购进现代化教学设备,又从阿城、齐齐哈尔师专聘请12名青年教师,充实加强师资队伍。投资200万元兴建起1800平方米的职工培训中心。
他关心职工生活,注重环境建设。建起商业一条街,规划小城镇建设,实施多渠道融资方式,先后建起9000平方米三栋商业、住宅为一体的楼房。制定联合开发的优惠政策吸纳外引资金1200余万元。还建起了绿色食品基地,投资百万余元改造场区自来水和排污设施,实现电视光纤联网。1998年与2000年间隔1年就召开全场性的大型体育运动会2次,活跃了全场职工文体生活。
他任职以来,使农场的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四年四大步,年年盈利,盈利总额695万元,人均收入3033元,为农场经济振兴,人民生活富裕做出了贡献。1999年荣获省政府和农垦总局两级“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
1986年至1998年曾先后被授予“第三届黑龙江省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农垦总局“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模范党务工作者”等称号。2000年10月,调任齐齐哈尔分局副局长。
窦玉敏
窦玉敏,1957年1月4日出生,原籍山东临县,1985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助理经济师。建场前随祖父来北大荒,1972年3月参加工作,曾先后任工人,汽车驾驶员,车长、车队队长、公路站站长,粮食科科长,农场副场长,党委书记,2000年任前锋农场场长。
他在农垦工作近30年,热爱农垦事业,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农场主要领导,每一步都流下他辛勤劳动的汗水。干一行爱一行,刻苦钻研文化和业务知识,精心干好本职工作,在他工作过的单位,年年都有新的变化。任农场主要领导后,他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在主抓水稻工作以来,深入基层指导工作,抓科技管理,树典型,1999年,建三江分局春季水稻插秧、夏季水稻管理、秋收三大季节的现场会都在农场召开。2000年任场长后,更注意调查研究,带领班子全体同志走科技兴农,走发展特色的经济之路,坚持“政策当家,市场保家,特色发家,牧业兴家”的原则,加快推进“八化”目标实施,曾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分局劳动模范,分局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农垦总局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
孙 鹏
孙鹏,1962年2月18日出生,原籍山东省掖县,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1965年随父亲来农垦,1979年11月参加工作,曾先后任工人、机关出纳员、团委干事、团委副书记、书记、宣传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建三江分局宣传部长、2000年任前锋农场党委书记。
他为农垦建设近30年,大部分工作从事政工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刻苦学习,不断提高文化和业务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改革意识,工作扎实,讲究实效,特别任农场主要领导后,虚心向老同志学习。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全班人走发展农场特色经济之路,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突出实效,强化创新意识,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曾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分局先进社教工作者”“模范党务工作者”“总局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光荣称号。
罗宝泉
罗宝泉,满族,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1944年11月3日出生,大学文化,经济师。1962年3月参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机务工人、车长、技术员、生产队长、修配厂厂长、总支书记、物资科科长、常务副场长、场长,建三江分局物资处处长。
罗宝泉生在北大荒,他热爱北大荒这块黑土地,他把毕业精力奉献给北大荒这块土地上。1962年走出校门,当过工人、代过课,当过生产队出纳、统计。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汽车驾驶员,被分到生产队当拖拉机学员。他凭着苦干实干和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的精神,赢得大家的赞扬,并很快被提升为驾驶员。1965年他参加了开发大兴岛的开荒队,在这里一干就是26年,他从一个普通机务工人走上领导岗位,任大兴农场常务副场长。1991年调前锋农场任场长,1994年调青龙山任场长,1996年12月,调分局物资处任处长。这里每走一步都留下他的苦辣酸甜和辛勤劳动的汗水。他勤于政事,刻苦学习研究业务和文化知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走上领导岗位后,更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时时挂在心上,在农场任场长三年期间,团结一班人,克服1991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领全场干部群众多渠道的开展抗灾自救并实现了一年受灾一年恢复奋斗目标。并为基层解决了“三室一校”等群众关心的问题。
1991年他在领导农场抗灾自救工作中,受到农垦总局的嘉奖,荣获“抗灾抢险先进个人”称号,1993年被管理局授予劳动模范,1995年,农场总局授予特等模范、“953”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孙汝勤
孙汝勤,原籍山东省黄县人,1924年11月出生,1945年11月参军,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以来曾历任通信员、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政治处干事、机务大队政委、党校政治部副科长、科长、团政治处副主任、农场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1984年离休。
孙汝勤在革命30余年的生涯中,不论在部队里,还是在开发北大荒建设中对革命事业认真负责,坚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有力的推动生产建设的发展。
金洪义
金洪义,满族,原籍吉林省东风县人,1934年6月3日生,1957年参加工作,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南岗农机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曾先后历任机务工人、技术员、队长、电厂厂长、常务副场长,1984年调前锋农场任场长,1985年调扶贫办任主任、1987年老干部处处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