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走改革之路办好家庭农场

走改革之路办好家庭农场



                  八站 韩 坤
  我是前锋农场第八站联户开发型家庭农场场长,1984年,我们场开始进行试办家庭农场的经济体制改革尝试,在此基础上于1985年在全场全面兴办了职工家庭农场,将土地、机械全部转让给了职工。当年初,我辞去了队长职务,在八站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办起了联户开发型家庭农场。到1987年3月的实践使我体会到:“靠党的政策,靠改革使我初步的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更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每干一项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胆略是干不好的,当一项事业干起来之后更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十足的干劲才能把事业发展起来。
  一、摆脱旧的思想束缚
  1984年,我在十二队任副队长,后担任队长,当时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全场。怎样进行改革是全场干部、职工议论的话题。国营农场办了30来年,到如今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怎么个改法,大家心中都没数,尤其是我自己,在这方面考虑的比较多。当时想,在十二队刚担任队长不久,无论怎么改,也改不到我头上,无论怎样改哪一个单位也得要领导,这是当时考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我认为自己才30来岁,正是干事的年龄,如果党的政策允许的话,准备辞去队长职务,带领自己家的弟弟妹妹等亲属办一个家庭农场,好好的干一番事业,要想干一番事业是多么不容易啊!首先是要冲破旧的思想束缚,当时我反复想过,一旦辞去队长职务,会有很多人说三道四,会招来很多人的各种议论……“看看,放着干部不当,自找苦累……”当时,我的心确实没有底,怎么办?办什么样的家庭农场?确实拿不出好主意。1984年底和1985年初,农场根据上级精神,并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及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方案,在多次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下,使我增强了改革意识和办家庭农场的决心,我感到,改革就需要一大批人去冲锋陷阵、去实践、去带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促进改革。有中央文件精神作后盾,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不干谁干?于是我下定决心,办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把自己的想法和弟弟妹妹们说了,她们都很支持我的想法,于是我向农场党委写了申办家庭农场的报告,申请报告得到党委的同意,之后我便着手筹建家庭农场的各项工作。
  二、艰苦创业的第一年
  在1985年初,在筹备兴办农场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便和弟弟、妹妹等共6户自筹资金7000余元,农场又给担保向银行贷款5000元,购买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和配套的农具,并买了一个10吨的油罐。就这样,我们就在荒原上开始了建点开荒工作。当时的条件可谓相当艰苦,远离生产队,开荒作业时,风吹日晒,泥里来,水里去,饿了就啃一口凉馒头,渴了就喝几口沟里的水。累了就相互替换一下,由于上年的雨水较大,土壤水分饱和,开荒困难很大。管理站领导考虑我们开发型家庭农场开荒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就近给我们拨400亩熟地,加上当年开荒的450亩,当年播种面积达到850亩。由于抓住了农时,种的小麦和大豆长势都十分喜人。可是在当年8月3日的一场大雨就降水135.8毫米,同时又先后刮了两场大风,眼看要丰收的小麦被风吹得满地都是麦粒,长势良好的大豆全部都泡在了水里。灾情十分严重,小麦收完后亩产仅250斤,秋后大豆亩产才打80多斤,生产上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再加上第一年办家庭农场没有经验,到年底一结算,我们家庭农场共经营亏损17000多元。当时我的思想和精神都有相当大的压力,这是我们办家庭农场非常艰苦的一年,创业真难啊!
  三、坚信党的政策不动摇
  正当我们兴办家庭农场第一年,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经营亏损的时候,1986年初,农场有人传说,家庭农场不办了,还要归回大锅饭。听到这个说法,对我的振动和打击相当大,刚刚打下的基础,办了一年家庭农场就要翻盘子,辛勤的劳动汗水不就白流了吗?这一年还欠下了农场14000多元的账,我们可怎么还?急得我当时真的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有时真后悔自己当时考虑不周,脑子一热办起了家庭农场。就在这时,我们场召开了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农场领导在会议上宣布了1986年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坚持兴办家庭农场五不动摇的方针,这五不动摇是:贯彻中央改革方针不动摇;坚定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方向不动摇;坚持为家庭农场服务不动摇;坚持稳定发展农业加快高速产业结构步伐不动摇和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不动摇。这五个不动摇稳定了我的情绪。当年4月份在管局刘局长和王书记的陪同下,省委书记孙维本,副省长王连铮,农场总局局长、书记王强等领导先后视察了我们家庭农场,并同我们合影留念,同时还和我们家庭农场职工进行了座谈。在座谈时我高兴的谈了兴办家庭农场的重大优越性,机车利用好,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和职工精神面貌好。他们听后都肯定了办家庭农场形势是好的,路子是对的。并面对面的给我们讲中央8号文件精神,让我们以8号文件为指针,甩开膀子干吧。孙维本书记还说,只要你们愿意,能够发财致富,办家庭农场的政策就不能变。领导的一席话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排除了干扰,坚定了兴办家庭农场信心,我们的干劲更足了。我们6户认真总结过去二年的生产经营及管理的不足,建立了内部的劳动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自筹资金搞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路挖沟,排水,增强抗灾能力。1986年我们立足抗灾,在困难面前不动摇,团结协作,立足种好现有耕地960亩,其中300亩小麦、650亩大豆,在5月中旬以后70余天未降有效雨水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了农场的科学种田方案,抓住农时管理不放,高标准、严要求,仍获得了小麦亩产300斤,大豆亩产210斤的较好收成。到年终结算,我们家庭农场全年总收入8.2万元,总支出近5万元,纯盈利3万余元,还上了1985年亏损部分外,还净盈1.2万元。年终农场召开了经济政策兑现,并且给我戴上了大红花、红绸带,照了像,更加激发了我们家庭农场职工奋发向上的干劲。
  在1986年盈利的基础上,1987年,我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依靠党的政策勤劳致富的劲头更大了,在年初我们家庭农场全体成员经过研究共同制定了全年的奋斗目标,主要是:“以农为主增收入,产业调整要起步,粮豆总产超双百,争取家家万元户。”这一年我们家庭农场在狠抓科学种田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播种面积达到1250亩,其中小麦487亩,大豆700亩,全部实行垄作,水稻35亩,玉米28亩。由于重视了科学种田和科学管理,坚持了标准化作业,虽然今年又遇上了严重的涝灾,给我们家庭农场的各项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但在农场、管理站两级领导的具体指导下,经过我们家庭农场职工的艰辛劳动和努力,在大涝之年仍然喜获粮豆丰收。小麦单产470斤,总产115吨,大豆单产200斤,总产70吨,加上玉米,水稻及其它各项经营,全年总收入11万多元,除去各项开支5万元,在大涝之年还盈利6万多元,在致富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为今后的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开端。
                     此文章刊登在管局宣传部、政研室共同汇编
                          的《职工家庭农场典型》材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