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长罗宝泉在第四届职代会上的讲话(摘要)
场长罗宝泉在第四届职代会上的讲话(摘要)
一、1991年主要工作的回顾
第一,坚持抗灾不动摇,农业生产经受住严峻考验
1991年农场遭到特大洪涝灾害,灾害发生之早,覆盖面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困难。特别在严重的春涝面前,经过改革锻炼的前锋人、抗春涝、抢春播,仅用8天就高质量播下小麦105万亩,13天播大豆10.7万亩。在大灾面前全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发扬北大荒精神,抓住有利时机不放,抢种、抢管、抢排、抢收、抢翻,经过一年的努力拼搏,抗灾自救取得了重大胜利。小麦总产13391吨,单产64公斤;大豆总产9293吨,单产87公斤,水稻总产25945吨,单产177公斤,在大灾之年实现粮豆总产25945吨。职工群众生活得到保障,全场上下稳定、社会稳定。
第二,各行各业协调发展,大灾之年稳步前进
林牧渔稳中有增,协调发展。全场从4月22日至5月6日,在林业部门主持下,共造林1850亩,其中农防林1082亩,用材林433亩,绿化林134亩,其它林191亩,超额完成上级交给的造林任务。渔牧业生产稳中有进,奶牛到1991年底存栏301,比上年增加3头,交售八五九农场乳品厂鲜奶600吨,总收入21万元,现生猪存栏2713头,黄牛248头,马28匹,家禽1.34万只,养鱼水面548.1亩,总产鱼54吨,经营总收入22万元。工商运建服各业出现日趋发展的好势头,农电实际发电20.16万度,修配厂自制深松架、联结器、入囤机、田间除草器等126台件,当年创产值153.5万元。运输业、货运总工作量为621.4万吨公里,单位成本由上年0.45元/吨公里降到0.43元/吨公里,完成了1991年的承包指标和运输任务,略有盈利。水利土方量完成110万立方米,产值133.9万元。农建工程完成施工总面积6062平方米,创产值3431万元,完成9个生产队的三室一校建设2847平方米和金属粮仓10座。
农机管理有所加强,三库一场,机车检修走向规范,水利工程日趋合理,基本建设质量有所提高。土地详查,历经6个月已完成总面积的75%。
银行储蓄年末金额,从1990年的523.7万元到1991年底净增到343.3万元,达到871万元,人均储蓄额915.3元。在大灾之年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没有下降。
第三,科教文卫工作有所提高,社会服务日趋完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逐步深入人心。科技服务、科技扶贫、科技幅射面逐步扩大,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含量进一步增加。1991年在农业中推广小麦种子小线加工及深松改土等十项新技术。大豆三垄栽培新技术向精深发展,比重选种机的应用,播种机链轨道松土器的应用等。全场水稻旱育稀植插秧面积12900亩,占播种面积79%,机械插秧面积5900亩。全场教学质量和教学条件有了提高,农场为9个生产队盖起了“三室一校”是建场15年来为基层所做的一项最大工程,是最受职工群众欢迎的一件大事。物资供应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连续五年被总局评为文明库、站。公路站在大灾之年干部职工全力确保道路畅通的,为全场人民生产、生活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被管局、总局、省公路系统评为文明单位。车队被评为“质量、品种、效益”先进单位。
职工技术教育、职工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职工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1991年农广校毕业生166名,职工高中77人,大专入学20人,中专入学12人,干训班培训6期31人,达到预期目的,收到较好的效果。
医疗工作条件有所改善,设施设备有所加强,广播、文化领域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弘扬北大荒精神,宣传抗灾自救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一年来在全场范围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社会主义理论及马克思理论学习,共办26期专业学习班,受教育面达742%。一年来对全场34个党支部和机关干部进行认真调整和充实,全年共任免调整干部64人,其中提升副科级3人,正科级3人;副科待遇8人,正队级10人。通过对支部的目标管理、党员达标和群众评议等活动,党支部的核心作用突出了,党员的模范作用增强了。如九队支部党、团员为有困难水稻户捐款、十队支部的12名党员自筹资金2400元购买广播器材,六队支部书记杨品从自己手里拿出1000元给职工发人工费,十三队队长杨俊涛从家中拿出2000元给职工发装车费……干部、党员经受了困难考验和公与私的考验,在抗灾中涌现出10个先进党支部和42名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