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红小豆的“三部曲”
我种红小豆的“三部曲”
孙宝军
1999年,我在养殖场和十六队共种植宝清大红袍红小豆2000亩,平均亩产190斤,亩纯盈利30元。
我种红小豆主要是唱了“三部曲”。即牵着市场的手、跟着合同走,效益自然有。
一、牵着市场的手
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种啥,以价格为基本出发点,确定怎么种。现在的农业市场是买方市场,买方决定着市场价格。因此,千万要拉紧市场的手,不能跟着感觉走,更不能与市场分手。1998年我种小麦500亩,大豆2500亩,总投入60万元。由于盲目地跟着麦豆的感觉走,没有考虑市场,更没有收购合同,忙了一年,弄个平衡,费力不少,弄个白忙。
我通过上年的实践,重新调整种植思路,根据市场需求,市场需要啥就种啥,啥挣钱就种啥,拉着市场的手,确定种植作物。
二、跟着合同走
就是种订单农作物,减少产品销售的风险。把履行合同观念的效益观念转化为经营管理的动力。现在的农业是具有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签订了收购合同,就不用去担心价格和销售问题了。集中精力和财力抗御自然风险。自然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可以避免或者降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无论什么合同,双方都享有权力和义务,只要我们认真履行合同的各项义务,千方百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最终效益自然会好的。
我在具体种植管理红小豆中,主要采取“五早一降一增”的措施。“五早”是:一是早播,当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就开播。今年我在5月17日开播的,比大豆播的早。二是早中耕,比大豆早中耕10天。三是早喷微肥,在3~4片叶时,进行喷施叶面肥。四是早收割,防炸角、防冻害。五是早销售,早兑现合同,资金早回笼。“一降”就是降底肥,底肥每亩用5公斤国产二铵。“一增”就是增加叶面微肥,亩投入10元,喷3遍微肥。
我今年种红小豆和去年种的小麦、大豆思想负担不一样,去年既有自然风险的负担,又有销售价格多少的负担,而今年只有自然风险的负担,从思想压力上减少了一半。
三、效益自然有
今年的红小豆和其它的作物一样,都受自然的低温、干旱、早霜的灾害影响,由于我签订了收购合同,生产一斤质量合格的红小豆就是1.20元,不愁价格也更不愁卖不出去。由于管理措施得当,相对来讲,亩效益还是比较好的,亩纯盈利30元。1998年我种的大豆和小麦一亩投入200元,白干没挣着钱。今年亩投入180元,亩盈利30元,实现投入与盈利的比是6∶1,即投入6元,收回7元的效益。
选自1999年六届三次职代会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