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植物保护 第七节 植物保护
农场在农业生产种管收等技术管理工作中积极推广应用安全、高效农药,坚持预测预报与常规防治相结合,积极搞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手段为人、机、药齐上的综合运用。
一、作物主要病虫害
(一)麦类
病害:苗期根腐病、散黑穗病、赤霉病、锈病等。
虫害:粘虫、麦蚜虫、草地螟。
(二)大豆
病害:灰斑病、根腐病、菌核病、霜霉病、褐纹病、孢膜、线虫病。
虫害:食心虫、蚜虫、根潜蝇、跳甲、草地螟、
(三)玉米
病害: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丝黑穗病。
虫害:玉米螟、粘虫、蛀茎夜蛾等。
(四)水稻
病害:立枯病、恶苗病、稻瘟病、鞘腐病、褐变穗等。
虫害:潜叶蝇、负泥虫。
二、旱田主要杂草
(一)单子叶杂草:主要有野燕麦、狗尾草、金狗尾草、芦苇、马唐、稗草。
(二)双子叶杂草:主要有鬼针、苍耳、野苋菜、苣荬菜、车前草、反枝苋、鸭趾草、龙葵、刺儿菜。
三、水田主要杂草
主要有雨久花、鸭舌草、泽泻、慈菇、眼子菜、水绵、莎草、萤蔺、稻稗等。
主要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统计表(2005年)
表3—15
续表3—15
四、植保推广新技术
建场初期,农场作物拌种主要应用杀菌剂福美双、多菌灵,用量分别为种子量的2‰~3‰,杀虫剂 35%乙基硫环磷,用量为种子量的0.6%。1995年引进八一农大种衣剂以后,作物拌种主要使用种衣剂。有大豆、小麦、玉米专用种衣剂。用量一般为种子量的1%~2%。通过应用种子包衣技术,有效地控制作物幼苗期病虫害。2004年引进水稻包衣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