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水田开发

第九节 水田开发



                  第九节 水田开发
  1984年农场开始种水稻,当时只有外来两个鲜族稻农和一个庆安水稻户在十九队开发水稻种植。农场给予垫资一切设备和生产资料,安排住处和子女上学。3户稻农当年种植水稻515.2亩。
  1984年农场引进的 3户稻农进行旱育稀植栽培水稻获得成功后,为农场发展水稻生产起到推动作用,水稻种植户逐年增加。
  1988年以后,农场水田开发正式列入国家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低产田改造项目,缓解农场资金的不足,推动了农场水稻的发展。
  1994年冬闲,农场派人到绥化、庆安招商引资,1995年春大批稻农来农场种植水稻,使当年水稻面积达87 000多亩,种植户共有423户。
  1997年,外地来农场承包水稻的农民人数最多,绥化和庆安稻农相继涌来。当地政府还在农场成立水稻开发生产指挥部,指导稻农发展水稻生产。
  在外来稻农带动下,1997年,农场职工也纷纷进行旱改水,发展水稻生产。到2005年,全场开发水稻种植40万亩,总产达21万吨,亩产超千斤。
  一、机构
  1995年农场成立水稻办,水稻办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农场下达的水稻种植面积,积极协助生产队组织实施,保证全面完成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指标;水田工程设计与施工,包括田间工程、打井;水稻种子和物资的供应(1996年以前);推广水稻种植技术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搞好水稻种植经验总结及推广先进经验,为水稻增产增收创造条件。
  1984~1986年,农业科陆庆为水稻开发生产负责人。
  1987~1996年,张亚军任水稻办主任。
  1992年3月~1993年9月,蒋长春任副主任,1993年10月姜洪波任副主任。
  1997~2001年,郝利任水稻办主任。
  2002~2003年,水稻办解体与农业科合并,郝利任农业科长。
  2004~2005年,由农业科长李维峰全面负责农场水稻生产。
  二、优惠政策
  为加快水稻开发,农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开发初期,在利费收缴上实行优惠。
  承包面积及年限不限,实物地租征收标准一定三年不变。
  按种植面积的10%作为田间工程(池梗、苗床地、晒水池等),这部分地免交利费。
  农场负责打井的一切费用,种植户按年拿折旧或分年度还清。
  外来农场开发水稻生产的人员免收治安管理费、劳务市场及计划生育管理费等。
  经农场审查符合计划生育等条件的外引户可以自愿在农场落户,其就医和子女入学与场内职工享有同等待遇。
  三、水稻科学种植
  在水田生产开发过程中,农场统一规划,统一制定水田开发措施,从1990年推广“旱育稀植栽培”开始,农场水稻办每年都制定水田的生产技术措施,加强管理,将“三化”栽培技术落到实处。农场水稻生产部门从水稻品种、质量、浸种、催芽各项环节抓起,在芽种播量、温棚控制、稀土调酸、水分调节等各方面进行技术传授、现场指导和技术把关,提高旱育壮苗技术的效果。2004年开始,农场在水稻插秧后期管理过程中,采用叶龄诊断的方式来管理水稻,以叶片点红油漆作叶龄标志,在池边0.5米处对附近5株稻苗点标记,目的是清楚地识别植株叶龄进程,指导水、肥的管理。
  慎重选择水稻品种,保证优质高产安全成熟。农场处于第三积温带下限,只适宜种植10~11叶品种,主要种植品种为:合江19、普选27、空育131、绥92—188、垦94—227、上育418等。
  四、“六化”建设
  (一)水稻种子产业化
  水稻种子由农场种子公司统一提供,严禁私引乱繁,实现优质生产定向化,特殊品种区域化。
  (二)秧田建设规范化
  农场积极发展钢骨架大棚,全场建设 7个育秧基地,全部实现高台育苗,积极发展工业化育秧及机械播种。
  (三)水田建设管理标准化
  农场水田建设实现渠网化、路网化、林网化、条田标准化。达到工程配套、灌排畅通,田块排列整齐有序,土地平整,排涝渠系相同,机械作业便利,便于科学管理,田、渠、林、路各成体系的高标准水田。
  (四)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农场以实现机械化播种为重点,推广工厂化育秧技术,逐步实现播种机械化。稻田整地以翻、耙、旋耕为主,深松为辅。水稻移栽方式以机插为主,机械插秧已达总面积的 80%,人工插秧推广宽窄行技术。以保证收割质量为中心,机割机收与人割脱谷结合。
  (五)高新技术普及化
  推广的水稻技术项目有机械插秧侧深施肥技术,钵育苗摆栽技术,工厂化育苗微喷技术,井水综合增温技术。
  (六)家庭经营规模化
  农场家庭农场水稻种植规模标准:经营 300亩以上,逐步达到全过程机械化,高新技术科学组装,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家庭农场。农场抓好规模化典型水稻承包户,以辐射全场稻农。
  五、科技服务
  为走质量效益农业之路,达到水稻发展“两高一优”的目的,农场制定统一标准,实行统一规划,开展全员培训,把“三化”栽培模式图发到每个农户手中。农场水稻办、农业科每年都到各管理区举办科技培训学习班,使每个稻农都能接受培训,重点讲解水稻户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水稻承包户人员培训率100%。2000年以后,农场多次聘请垦区水稻专家徐一戎等来农场进行水稻种植的科技讲座,为农场水稻种植户提供了可靠的科技服务。
  各生产环节,农场还组织技术人员为稻农进行咨询和解答问题。并及时召开科技观摩会,选生产队有代表性的地号,选高产示范户,以点带面,促进规范化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