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规模和效益

第三节 规模和效益



                  第三节 规模和效益
  1988年以来,农场充分利用三江平原农业开发资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科学开发农业资源。全场土地总面积 115万亩,其中耕地67万亩。农场以低产田改造为突破口,走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全面发展之路,农场经济效益逐年增加,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1983~2005年,累计播种面积799万亩,生产粮豆 209万吨;耕地面积由1983年的32.15万亩增加到2005年的4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1.8万亩(其中旱田治理14.4万亩,旱改水19.6万亩,喷灌4.4万亩,低产水田改造3.4万亩)。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逐步深入,农业生产效益也大幅度上升。
  2005年全场平均粮豆单产483公斤。实现粮豆总产23.17万吨,是农业综合开发前1987年的6.44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 269万元,是1983年的17.07倍;人均纯收入7 637元。
  1983年以来,农场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6 447万元。其中:国家拨款4 868.96万元,基建基金委托借款1 010.42万元,农行贷款2 589.02万元,开发行借款1 870万元,国债1 041万元。
  2005年,农场住宅面积21万平方米,水泥晒场 12.05万平方米,砂石公路63.4公里,水泥路面4.9公里,建永久性桥涵197座。到2005年底,累计完成排水干、支、斗、浓沟长度1 367.4公里,工程土方953.35万立方米,拥有各类农用机具 1 195台件,农机总动力22 519千瓦,农机新度系数达98%以上。
           农场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情况统计表(1983~2005年)
  表3—26                               单位:万元



  
  续表3—26



  
  续表3—26



  
  续表3—26



  续表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