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资源开发及利用

第五节 资源开发及利用



                 第五节 资源开发及利用
  农场属于中生代合江内陆断陷的次级单元——抚远凹陷的中北部。第四世纪以来由于新构造运动,除局部上升外,多数地区长期缓慢下降,积累了很厚的三江冲击物, 上部覆盖5~12米厚的粘土壤土层,以下有细砂和砂砾石层,储水量总厚度达50~240 米,透水性好,单元井涌水量达 200立方米/小时,全场地下水储藏量为1亿立方米,年均降水量为550~700毫米,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较好,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火种碳酸镁性水,矿化度一般为0.15~0.3克/升,铁离子含量均符合饮用、农用灌溉及工业用水要求。
  据1976年三江平原治理规划以来水文地质成果,砂砾石沉积有效孔隙平均为 25%,可推算出的渗透系数为185~804米/天。农场地下水表态储量为 400亿立方米,侧向补给量约为1.5亿立方米,降水入渗补给量约为0.89亿立方米,可大力发展旱田节水灌溉及水田种植,合理与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
  农场可利用水资源主要是地下水资源。从1998年起农场在第二管理区(原一队)等单位设立长期观测井进行观测,在4~9月份每5天观测一次,其他月份逢5观测,做到观测不间断,数据测量准确,地下水变化及时掌握,为农场水田发展及节水灌溉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水田井中选择 2眼具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水田地用水量观测,掌握水田地不同时期亩用水量。灌水定额井的观测直接关系到农场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和年用水量的确定,以往认为水田灌水定额约在400立方米/亩,2002~2004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农场水田的灌水定额控制在235~270立方米/亩,这一数字的确定为全场水资源的利用规划和农田灌溉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