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田间标准化作业

第四节 田间标准化作业



                 第四节 田间标准化作业
  为提高田间作业标准,农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更新机械、培训人员。从1987年开始,农场投资为大型收割机安装秸秆还田装置。
  1988年,农场所有的自走联合收割机全部使用大豆挠型割台或低割装置,解决大豆直收茬高留“马耳荚”的问题。
  1983~1987年兴办家庭农场初期,农场经营体制有分有合,农场标准化作业坚持常规措施。
  1988~2005年,重点推广秸秆还田、浅翻深松、深松耙茬、大豆“三垄”栽培、小麦秋施肥、大豆秋施肥起垄、原垄精点播种、大豆低茬收割、大豆深窄密栽培、大豆地膜覆盖、水稻旱地育秧机插、分段收割、机械直收、化学除草、苗带喷药等新技术,以提高田间作业标准。
  农场强化农机田间作业标准,标准如下:
  一、整地作业
  深松耙茬:深松机深松30~40厘米,用中型耙或重型耙耙地两遍,达到播种状态,适时深耙,不跑墒,达到深度;深耙到头到边,达到平、松、碎、透。
  二、播种作业质量标准
  播量准确,播深一致,行距相等笔直;不重不漏,覆土严实。
  播量准确,单口流量和播量误差不超过±1%。
  行距相等,行距误差,台间结合,往复结合,百米弯曲度不超过10厘米。
  三、田间管理作业标准
  适时早耕,中耕深度25~30厘米,行距误差±1%,喷药应做到低浓度,大水量,压力稳,匀速行,重叠少,无后滴,达到药量准确,喷雾均匀。
  四、割晒作业
  割茬一致,割幅同样宽,铺成鱼鳞状,地头整齐,放铺均匀,割晒损失不超过0.2%。
  五、收获作业
  弹齿须接地,地表微见印,幅内不见穗,拌搂不见粒,仓内无破碎。跑、漏、裹、拾综合损失不超过3%,破碎不超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