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85年以前,农场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上以养猪为主,适量养殖黄牛,主要满足农场职工和食堂肉食的供给。
  1986年开始,农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场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成立“发展奶牛领导小组”,从农行贷款85万元,在外地购进奶牛42头,由农场职工饲养。为使奶牛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农场投资20万元在前进粮库北侧规划建设一个奶牛新村,盖 4栋房舍,每栋两户,共8户饲养奶牛42头。
  1987年,农场畜牧业工作重点为引进“两户”,即奶牛户和养羊户。从绥化、宾县、绥棱等市县引进奶牛户96户,养羊户24户,年末农场奶牛存栏118头,绵羊4 468只。
  为做好畜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1990年 3月农场成立筹建办,负责奶牛良种场和乳品厂的筹建,办公室设在畜牧科。高清云负责奶牛场建设,毛文军负责筹建乳品厂;招聘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人工冻精配种员。
  农场在大力发展养奶牛的同时,养猪业也随之而起,1990年,全场养猪存栏 4 200头,出栏3 387头,不仅满足场内职工的生活需要,还销往双鸭山、佳木斯等地。
  1995年,农场制定政策发展养殖业,凡是养奶牛 5头、黄牛20头、绵羊30只,育肥猪50头、肉鸡2 000只、产蛋鸡500只的养殖户,由本人申请,所在单位证明,与畜牧科签订专业养殖户合同,即可享受专业户待遇。农场划给饲料地,只收农业税。对外引户养奶牛 5头以上的,农场给予落户,其子女上学和就业和农场职工子女同等待遇。
  1995年以前,养殖户鲜奶卖给三江乳品厂(后归七星农场),每天由三江乳品厂奶罐车沿公路两侧收奶,奶牛产奶量不高和奶资不能及时兑现,大部分养殖户养奶牛积极性不高。1995年7月,前进乳品厂开工只一年,因奶源不足停产。
  1996~2000年,农场畜牧业以养肉牛、生猪为主。农场制定优惠政策,养殖户买一头肉牛给补贴500元,划给3亩饲料地。
  2002~2005年是农场以绒山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发展阶段。在分局大力发展绒山羊的号召下,农场把任务落实到生产队,派专业人员到内蒙古和辽宁购进绒山羊。农场投资在各管理区建设绒山羊养殖园区,做到统一购羊、统一建舍,分散到户饲养,每 6只羊划给一亩饲料地,土地费用减半。2003年末,农场绒山羊存栏达61 278只。2004年,因水稻价格较好,农业效益较高,部分养殖户卖掉绒山羊。2005年,农场绒山羊存栏30 419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