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畜禽饲养

第三节 畜禽饲养



                  第三节 畜禽饲养
  一、生猪
  1983~1984年,农场有 4大生猪养殖基地(三队、四队、七队、八队),每个基地饲养母猪平均在50头以上,其他各农业生产队也都设有自己的“猪号”,饲养母猪平均15头以上。饲养的种猪品种有长白、苏白、哈白、约克、巴克。母猪都是本地猪,与外引种猪进行杂交,未进行规范化的育种。
  1985年,农场原有畜群、畜舍、设备全部作价转让给职工家庭牧场或个人使用。畜群和房舍、设备作价的原则是“以固定资产原始为基础,以使用年限为条件,以生产能力为标准,以业务部门鉴定为依据”,吸收有关人员进行合理评价,全部转让给职工个人,彻底取消公养,动员千家万户发展养猪等养殖业。各农业生产队原有的猪舍及存栏猪都作价转让给个人,农场养猪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生猪存栏及出栏上升较快,品种也在不断更新。从胜利农场引进种公猪,从绥棱农场和萝北县引进梅山母猪和纯种长白、苏白公猪,使猪的品种呈现多元化,提高产仔率和成活率,窝产仔数由 8~10头,增至12~14头,仔猪断乳重量增加,育肥猪出栏时间10~12个月变为6~8个月。2000年,全场生猪存栏达7 470头,2005年生猪存栏15 132头。
  二、养羊
  农场养羊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是由职工群众自发式的经营,以绵羊为主,山羊数量很少。由于多年封闭式饲养,种羊不能及时更新,羊群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下降,平均每只羊产毛量2~2.5公斤。1987年,农场将发展养羊业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鼓励本场职工从场外联系购羊,每购一只健康绵羊,农场有息贷款50元,贷款由个人申请,生产队担保,贷款在两年内还清,利息按银行规定自负;从场外引进养殖大户(每户 100只),凭畜牧公司证明与合同给予办理落户手续。农场对引进养羊大户给予 5项优惠政策:给办理农场户口;按农场养殖户同样标准对待;提供商品住房或自建住房,由农场提供砖木料等建筑材料,按农场规划建造,费用3~5年还清;5年还不清拿资金占用费;子女入学同农场职工子女;确保羊毛销售。 要求生产队对养羊专业户,每只羊划给一分饲料地。由于采取优惠措施,促使农场养羊业跨越式发展,实现历史性的突破,1997年,农场羊存栏总数达4 468只。
  另一个阶段起于2002年农场大力发展绒山羊。
  2002年 4月农场引进绒山羊饲养。农场利用工会滚动扶贫基金贷款15 600元,从内蒙古等地购进优质绒山羊650只,分发给个人饲养,经济效益较好。
  2003~2004年,分局大力号召推进绒山羊养殖业,农场利用置换职工身份补偿资金 150余万元,引进绒山羊 8.4万只进场饲养。大部分养殖户通过长期养殖、羊群及时周转、科学养殖等措施取得好的效益。
  三、家禽
  建场以来,农场家禽多是本地鸡、鸭、鹅,一般由养殖户自家散养,自给自足,没有形成规模。
  1994年,农场饲料站祝华军从三江、富锦等地引进了AA肉鸡,由于该鸡的饲养成本较低,肉质较好,市场发展前景很好,被人们广泛饲养,但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只是个体户散养。
  1996年,铁路退休职工尹明海自筹资金购置设备,从富锦购入 1 500只蛋鸡雏进行饲养,获得成功,每只鸡一年盈利50元,年效益达 7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又有几户开始饲养蛋鸡,
  2000年农场大力号召职工饲养大白鹅。
  三队职工黄志强购买鹅雏2 000只,成活1 956只,利用水稻育秧的钢骨架大棚进行育雏获得成功。
  农场畜牧业务部门高度重视防疫注射,技术人员经常下队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加之养殖户有较丰富的饲养管理经验,2000年全场鹅雏成活率达92.3%,平均每只重4公斤以上,当年出栏成鹅6.8万只。秋后销售时由于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江市畜牧局以每公斤5.6元的价格收购。由于收购价格下调及销售时间延后,致使养鹅户蒙受了部分损失,减少经济收入,饲养大鹅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2005年,农场家禽存栏201 057只。
  四、养貉
  农场养貉主要以乌苏里江貉为主,大多为自繁自养。
  1985年以前,只有少数的人抓野貉进行笼养。1986年,国内皮张市场价格剧增,养貉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农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养貉,办养貉培训班,为养殖户购买养貉等技术书籍,无偿为养殖户联系市场。
  十队王连贵,从1985年开始从事养貉业,开始只养了8对乌苏里江野生貉,每对貉卖400~500元,效益比较可观。1988年,全场养貉数2 333只。1989年,由于市场价格下滑,养貉业大幅度下滑,农场貉存栏仅为34只,当时流行一句话“养貉不挣钱,放归大自然”。1990年后,农场基本无人饲养貉。
  五、奶牛
  1984年,农场有 5头奶牛。1987年,农场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养奶牛大户,当年引进黑白花奶牛432头,1990年停止引户,全场共引进奶牛大户(每户存栏 5头奶牛,且有3头产奶牛)96户,共引进奶牛500余头。1995年全场存栏奶牛1 668头。
  在引进奶牛养殖户及奶牛饲养管理方面,畜牧公司设专人负责奶牛户的饲养管理,兽医站负责防疫和布病、结核检疫,各养牛生产队配有畜牧兽医人员,按照上级的要求,达到“防疫、检疫、治疗、配种、饲料供应、鲜奶收购、技术咨询”七不出队。
  后期由于奶款不能及时兑现,养殖业效益比较低,养殖户纷纷转产,奶牛数量逐渐滑坡。2005年,农场无奶牛存栏。
  六、黄牛
  1982年开始,农场在五队开展黄牛冻精配种,改良牛的品质。黄牛主要分布在农场各农业生产队,其中五队、十五队、八队、二十四队为黄牛饲养点,后期农场转制,黄牛出售给个人饲养。
  1993年,农场制定以奶牛、肉牛为龙头,积极发展养猪和养羊的发展方针。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当年发展120个养殖专业户,其中黄牛养殖户43个,年末黄牛存栏由500余头发展到1 009头。
  1998年春,农场制定以规模典型为龙头,以专业大户为基地,采取抓大放小,扶强扶优,抓重点、抓规范,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内部结构的发展思路,用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大力发展养牛业,每头牛给10亩饲料地,当年黄牛存栏达3 596头。
  2002年,农场畜牧科工作人员筹资37.5万元,从吉林查干花和齐齐哈尔种畜场分别购进优质西门塔尔牛56头,派人去新疆种畜场购进优质西门塔尔种牛冻精 500支,建西门塔尔种牛养殖基地。平均每年利润在5万元以上,2005年,存栏120头,3年共出栏优质种牛98头。
  七、养马
  1983年,农场马匹存栏113匹,马车是各农业队重要的交通工具。各单位都有 1~2辆马车,养马 6~10匹左右。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马匹逐步退出运输工具。1984年,全场马匹存栏41匹,1990年存栏7匹。20世纪90年代末,马匹在农场基本绝迹。
             农场畜牧生产情况统计表(1983~2005年)
  表3—36                           单位:匹、头、只



  续表3—36



  八、饲料供应
  1984年以前,牛马猪的精饲料由农场粮食供应部门负责,如豆饼、麦麸子等,这些精饲料主要来源于农场粮油加工厂。1985年,根据饲养动物及产奶量,由畜牧部门开票,养殖户到粮油加工厂购买。1991年开始,畜牧公司成立饲料供应站,生产配合饲料。1998年,饲料站改制由个人买断后,个体养殖户所用的精饲料全部进入市场,一些养殖大户所用的精饲料靠农场优惠政策和部分饲料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