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城镇规划
第二节 小城镇规划
第二节 小城镇规划
一、规划原则
农场小城镇规划是原开发建设基础上进行的,以充分考虑建设现状,尽量利用原有建设,近期易见效,远期趋合理的原则。本着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节约能源、少占耕地、安全防火,各项布局合理,切实解决场部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出国营农场农垦新城的特色,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将农场逐步改造建设成为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环境优美的城镇。
二、规划依据
农场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依据 91016合同书及规划委托书要求进行,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农业部农垦局《关于加强农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定》、《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黑龙江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黑龙江省村镇规划定额指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颁发的《黑龙江省区域城乡规划定额指标》及《黑龙江垦区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农场小城建设规划设计委托说明书等。
三、场部规划性质
农场为二级管理体制,下设15个农业管理区,场部将建设成为全场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管理中心;集中办教育和卫生事业;大力发展为本农场服务工业和商业经济,努力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大公共设施和文体娱乐场所投入;利用公路铁路优越条件,把农场场部建成具有国营农场特色的农垦小城。
四、场部建设规模
规划定性:2005年农场场部常住人口为15 000人,场部规划用地 1 000公顷,包括护城林面积;规划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3万平方米,二期工程 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包括以各单位名义统建的职工住宅和公共建设以及公共设施、生产经营性建筑、服务设施建设等。二期工程以配套公共设施和职工住宅为主。
规划年限:一期工程到2000年,二期工程到2005年。
农场场部规划功能分区:
农场工业(无污染食品)规划工程区由场部向南发展,当该工业区形成一定规模时将“振兴路”延伸到二抚公路,以完善工业区的道路系统。
居住区在建设路与文明路之间,由振兴路西侧再向西发展楼房。
中学校西侧和北侧做为远期城镇蔬菜基地。
园林公园向北侧发展、扩建。
非场属工业区在油脂厂南部发展。
二抚路东侧及十五管理区路北侧空地做为驻场办事机构发展用地;十五管理区路南侧,二抚路与铁路间做农场属仓储,物资转运发展基地。
居住区:集中3处,即场部中部、车站、油脂厂,规划用地41.24公顷。
工业区:场部西南为工业区,以食品为主;将修造厂迁出到新加油站南,以北开辟个体手工业区,以发展个体手工业,加工厂,油脂厂仍在原址。规划用地44.24公顷。
教育用地:将中学迁到园林西路,原教学楼给小学,小学在新址建教学楼、食堂、宿舍等设施。
文化用地:在俱乐部西侧建职工活动中心,设灯光球场,东侧设老干部活动中心、门球场、阅览室等,形成文化娱乐中心。
医疗用地:规划将原来医院位置作为医疗卫生区,在中心区设门诊部方便居民。
其他用地:公共设施,方便居民、服务居民等设施用地38.5公顷。
仓储用地:现有仓储地 3处,位置合理,交通运输方便,规划保持原布局,划定为仓储用地12.94公顷。
对外交通用地:客运站、火车站及城镇建成区界限内的二抚路和铁路(不含各单位专用线)作为对外交通用地,面积26.5公顷。
公共设施用地:保持原有布局,适当进行调整。
在原办公室建广场,交叉路口东南角新建商店、书店、个体商店、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经销,形成商业服务中心。交叉路口西南角建税务、广播电视、通讯、交通运输等楼房。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在中心区建设综合服务楼。
畜牧养殖业用地:规划铁路三角东侧和中学西侧发展个体养殖业。
绿化用地:规划利用医院西侧次生林地拓建森林公园,种植花草,建设假山、凉亭、设置休息凳等供居民休憩。
五、工程地质情况
农场地处冲击低平原区,沉积极厚的导四系根散堆积物。其上部为黄色粘土层和灰土层亚粘土层,下部为含少量砾石的灰色粉砂层自上而下如下:一是耕土,黑色,厚度0.2~0.4米;二是粘土,黄色,厚度2.5~3.3米;三是亚粘土:灰、灰黑色,厚度3.4~5.2米;四是粉砂,灰色,厚度未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