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非国有经济

第十五章 非国有经济

非国有经济



                 第十五章 非国有经济
  1984年农场经济体制改革前,职工家庭办小规模的庭院经济,利用家庭住宅前后空间种植蔬菜、养殖畜禽,市场上有少量饭店和为数不多的小摊、小贩。1985~1997年,为职工自我发展时期。此后,非国有经济随着农场经济发展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一是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二是场直工商运建服企业转制,下岗分流人员为寻求新的就业门路而从事非国有经济发展;三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和有关政策引导,给非国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非国有经济从小到大,各业齐头并进,经营者从最初卖几把菜、几斤鸡蛋等只能解决生活中的油盐酱醋,发展到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个体私营企业遍地开花,产值和效益逐年递增,从1997年的2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1亿元,从业人员达5 000余人。
  先后任农场非国有经济办公室主任的有:秦文德(1997~1998)、张辉(1999~2001)、张兰(2001~2002)、张新梅(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