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与统计管理
第一节 计划与统计管理
第一节 计划与统计管理
一、机构沿革
1985~1987年,农场计划、统计工作隶属财务科管理,科长刘景春,统计、计划、车编由张景慧负责。
1988~1989年,科长刘景春,计划、统计、车编由卢建华负责。
1990年,科长吴喜春,计划、统计、车编由卢建华负责。
1991~1992年,科长滕永涛,计划、统计、车编由卢建华、王元生负责。
1991年3月,农场成立统计科。
1993~1994年,科长滕永涛,计划、统计、车编由卢建华、陈学会负责,卢建华任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
1997年8月~2001年,科长卢建华,陈学会负责计划、统计、车编。
2001年5月,科长卢建华,副科长陈学会。
2004年 2月,粮食、外经贸并入计划统计科,农场成立计划经贸办,卢建华任主任,陈学会任副主任。
二、计划管理
1988年,农场下达各作业区计划播种面积和作物比例、单产、总产指标。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上报农场半年和全年经济分析。
1996年 3月,农场编制《农场“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远规划》。1999年10月,农场编制《农场十五计划及2015年长远规划》。
三、统计管理
(一)队伍建设
1983年,农场实有统计人员44人,其中男36人,女 8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20人,有统计师1人,助理统计师1人,统计员职称的2人。统计队伍普遍年轻化,其中专职35人,兼职9人。1993年,农场有统计人员47人。其中高中以上的有36人,统计师1人,助理统计师1人,统计员11人。2000年,农场有统计人员51人,其中专职42人,兼职 9人。2005年,农场有专职统计人员42人,其中专职3人。有统计师2人,助理统计师26人,统计人员14人。
1983~1993年,农场每年在冬闲时节利用 1个月的时间对在职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年参加人数40人。主要对统计原理及专业常识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
1996年8月,农场专职统计在佳木斯参加总局举办的第一期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班。1997年,农场29名统计人员参加总局举办的二、三期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班。
2000年7月,农场48名统计人员参加了分局举办的统计人员继续教育上岗证换证培训班。
(二)统计制度
1、统计人员离岗交接制度
1983年以来,农场统计离岗都要办理交接手续,以免原始统计数据的遗失。
1993年,农场计统科整理统计工作,重新试行离岗交接手续。
1996年,农场统计调配必须经农场计统科提名,组织部考核任命。
2、统计例会制度
1983年以来,农场实行统计例会制度,每年 3月份召开统计工作会议,布置全年统计工作,统计年报工作实行集中汇总,1995年开始用微机超级汇总统计数据。
3、业务考核制度
1983年,农场开始实行定期基本统计报表评分制度。
1998年,建立百分考核制度,基层统计人员拿出全年工资 20%由统计科进行考核。把全年各项任务分解成数量、质量等考核指标,年终根据各项目标完成情况,给基层统计人员逐项考核打分,按所得分值,领取工资和奖金。
4、统计分析制度
自1983年以来,农场每个季度都要向上级业务部门及主管领导上报农场阶段性工作,年终做统计分析,开发利用统计资料。23年来,共上报统计分析70余篇,刊登在杂志上 6篇。2000年,农场信息网正式开通,计统科将利用网站数据编辑系统,搜集对农场有用的资料,整理分析后提供给农场领导及各业务部门。
(三)统计工作
1984年《统计法》颁布以来,农场每年都要进行统计自查自检,接受各级执法检查。
1996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农场被抽调,调查标准时间1996年10月1日0时,农场共查清基本单位45个。
2000年,农场圆满地完成“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调查摸底,快速汇总工作,这次人口普查,查出全场总户数4 155户,总人口数14 036人,填写6 178张普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