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组织人事

第三节 组织人事



                  第三节 组织人事
  一、机构
  农场组织人事工作归农场党委领导,业务上接受分局党委组织部的指导。1990年前,农场人事科与劳动部门合署办公。自1990年1月起与组织部合署办公,组织部长兼任人事科长。
             农场组织人事机构人员更迭表(2005年)
  表5—3



  二、党员教育管理
  1983~1987年,农场党委通过党课教育、短期轮训、整党和党员考评,坚持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统一思想、整顿作风,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
  1989年,根据中组部关于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的指示精神,农场党委认真抓好一年一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觉悟,增强党性,搞好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切实提高党员的素质,保证党员的质量。同年农场党委下发《关于党风政风建设若干规定(试行)》,就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严守法纪、秉公尽责提出明确规定,要求党员干部经常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经常进行党性、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和保持廉洁教育。
  1990年,农场成立业余党校,农场党委副书记任德贵任校长,各党支部书记为各学习小组组长,抓好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为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领导。农场党委成立学习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宋连福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场长孙景贵,副书记任德贵为副组长。
  1993年,农场党委下发《关于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党员标准和中纪委、省纪委提出的党政干部廉洁自律 7条要求,衡量每个党员言行,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实事求是的民主评议,使全体党员正确评价自己,增强组织观念,保持党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农场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和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995年,农场党委下发《关于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的通知,要求各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抽出时间坐下来专门学习《纲要》全文,切实让党员干部领会《纲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和开展各项工作。
  1996年,农场党委下发《关于组织全场党员干部参加中纪委、监察部举办的党纪政纪条规知识竞赛》的通知。通过党纪政纪条规知识竞赛活动,形成全场党员认真学习、宣传党纪政纪条规知识良好氛围,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理解掌握党纪政纪条规基本知识,提高遵纪守法自觉性,增强监督和廉洁从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2003年,全场党员开展“学党章、促廉政、树形象,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实践者”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
  2004年,纪委、组织部、宣传部于 6月3~8日组织全场党员参加全省两个《条例》知识测试活动,合格率100%,优良率85%。
  2005年7月20日,农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启动,全场39个党支部,党员612名(其中流动党员20名,离退休党员149名)全部参加学习活动,做到先进性教育覆盖面100%。
  三、干部管理
  2001年,为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全面提高干部整体素质, 经农场党委研究决定, 制定《前进农场干部人事管理规定》,明确干部选拔任用、调配任免的工作程序。干部请销假制度、干部考核与培训工作的具体内容,强化干部管理。
  2003年农场党委下发《前进农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严格按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拔。任人唯贤、唯能是用,重政绩、重公论,营造以发展论高低,凭成绩定升迁的用人机制,实行公开选拔、民主选举基层干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干部培训和人才引进
  1983年,农场近百名各级干部中,大多数只有初高中文化程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农场领导越来越认识到干部素质高低对农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干部培训,制定关于鼓励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提高知识分子生活待遇优惠政策,取得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可享受科级干部待遇,发给液化气补贴,家属安排为场内合同制工人等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干部学习教育的积极性。
  1984年开始,农场陆续选拔干部到高等院校脱产进修,鼓励干部自学考试参加成人函授等教育。1987年,农场与农垦干部学院合作办专科函授教育,专业有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文秘等。学员大多是基层单位的党、政、工、群负责人。1990年以后,农场陆续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到八一农大、东北农大、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代培。
  截止到1993年,农场累计选派 300多名干部脱产进修,代培或定向培养,占全场干部总数的90%以上,干部学历由过去的高中以下,提高到专科以上,本科学历占33.8%,研究生班课程结业占5%。
  在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同时,农场重视引进奇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每年都由人事部门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具体的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吸引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包括提高安家费补助标准,试用期工资标准与录用后同等待遇,最低年薪 2万元等。人事部门同省内外一些著名高等院校建立广泛的联系,在学生毕业前,派专人到院校跟毕业生签署意向性协议,通过进一步考察论证后,择优录取。
  五、争先创优
  1983年 9月,农场党委下发《关于在全场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通知》。1988年和1993年,两次充实完善活动内容,农场党委号召全体党员向共产党员的楷模焦裕禄、孔繁森和李万宝、张福才等学习。1996年制定评选奔小康红旗党支部的实施方案。
  每年“七一”党的生日,农场党委都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召开党员大会,表彰奖励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来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支部。
         先进党支部 优秀共产党员情况统计表(1983~2005年)
  表5—4



  
  六、党员发展
  1983年以来,农场党委在组织发展中,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发展方针,始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实行“三推一公示一定”办法培养发展党员。即:在确定发展党员培养对象时事先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群团组织推荐,所在单位公示,支部做出决定。认真审批确定积极分子,严格入党手续,做到既有侧重,又严格标准。重点发展35岁以下和在生产工作一线的先进分子入党,注重发展在生产一线、高中以上文化,懂经营、会管理、德才兼备的致富能手、双带典型。并在工作中要求纪委全程参与监督,进一步严格了党员发展程序,确保了发展质量。通过严格履行发展党员工作手续和标准,壮大了党员队伍,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对积极分子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及时调整。
  2001年起,农场根据上级要求,发展党员实行“公示制”,对拟吸收及转正党员的基本情况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 7天。并按分局组织部要求,为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建立了档案,进一步规范了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管理。1983~2005年,共发展党员309名。
             党员发展情况统计表(1983~2005年)
  表5—5



  
  续表5—5



  
  七、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1987年,全国职称改革,国家恢复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并转入常规化管理。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于1988年在全国铺开,农场从1988年开始了每年一度的职称评聘工作。农场组织和人事部门始终坚持评审政策、条件、程序、收费标准公示公开,加大评聘工作的透明度。
  1990年,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工作进一步改革,重点是评审和考试相结合。经济类系列以考代评,1990年开考的是统计系列员级。1991年经济系列员级开考。1992年助理统计师开考。1993年经济师开考,当年,会计(含审计)系列员、助、中三个层次同时开考。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并增加了除中小学教师系列外其他系列外语考试。2001年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农场制定了《前进农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实施办法》,按照“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的原则和“定机构、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的方针,经过严格的考核、审查,聘任专业技术人员548人,其中高级30人,中级156人,初级362人,聘期为三年。
  2002年按照分局要求,农场建立了全场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共储存 640人专业技术信息,每年调整一次信息库内容。
  八、干部人事档案
  1999年 8月,根据省委组织部重新修订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细则》及分局组织部要求,农场开始了干部人事档案达标晋级工作。对组织部管理的正式干部、代干共计 630册档案材料归类不清、大部分材料散装在个人的档案袋中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类,装订成统一的盒式,初步建立了档案转递、 查阅、借用等制度和手续; 使用了分局统一印制的《借阅干部人事档案登记表》、《转出干部人事档案登记表》、《转递干部人事档案通知单》、《查阅干部人事档案登记簿》等17种表格。2001年经由省委组织部代中央组织部检查验收,农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管理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