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妇女工作
第三节 妇女工作
第三节 妇女工作
一、机构沿革
1983~1993年,张立泽任农场工会副主席兼女工部长。
1994年,张兰任农场工会副主席兼女工部部长。
2002年,张新梅任工会副主席兼女工部长。
二、组织建设
1986年,农场工会妇联开始整顿妇女工作组织。4 月全场基层妇女工作委员会全部建立,全场共40个基层妇委会,专兼职妇女干部45人。
1994年,经调整后农场基层女工委 40个,专兼职干部45人。
1996年,农场女工委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每年以会代训对女干部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女工干部素质。
1998年,因农场改革,单位合并,农场基层女工委减至35个,专兼职干部37人。
1989年,农场配备专职妇女主任,通过调整和培训,女工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广大妇女在农场经济建设中大显身手。
1999年,农场女工委协同工商、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对前进地区部分女性用品进行检查,查处了一批伪劣产品,起到保护妇女权益保护妇女健康的作用。
2003年农场机构改革,单位合并,基层女工委减至33个,专兼职女工干部35人。
2004年农场机构改革,单位合并,基层女工委减为28个,专兼职女工干部35人。
三、妇代会
1989年 4月28~29日,农场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暨首届女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 100人。 会上选出新一届妇女工作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 女工部长张立泽作了题为《认清形势创新求实努力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学习了《黑龙江垦区女职工委员会章程》。
四、妇女活动
1983年以来,围绕农场经济建设主战场, 农场女工委组织开展 “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双学双比”、“十星级文明户竞赛”、“巾帼建功”等活动,激发全场女工开拓进取精神。
1994年,农场女工委协助农场妥善做好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广泛宣传农场的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女工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第三产业。与工商、税务部门协商,对下岗女工从事生产和社区服务者,地税部门免收 3年营业税,工商部门免收管理费,卫生防疫部门免收卫生费,使一大批下岗女工走出家门,实现再就业。
1996年开始, 为配合依法治企和依法行政, 开展了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活动。广泛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婚姻法》等,组织女工法律知识竞赛,经过同有关部门协商,把涉及女职工的切身利益,又亟待解决女工劳动保护、女工特殊利益方面的问题,如女职工婚育产假延长半年,假期工资照发,不影响正常晋级,男职工护理假 5~10天等。以农场文件形式固定下来,维护了广大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2000年,农场女工委在基层开展“七个一”活动,即:树一个“行业标兵”或“致富能手”,开展一次影响面大、效果好、适合本单位特点、有特色的女性活动,扶一户脱贫,搞一次技能培训,宣传一户五好家庭典型,搞一次调研,摸清女职工思想动态,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2002年,农场女工委组织开展“双文明建功立业竞赛”活动,活动中涌现出 6个先进女工委,7名优秀女工干部,40名三八红旗手,7名致富能手,10个五好文明家庭标兵。
2003年,全场各基层女工委积极配合农场搞好抗击“非典”工作,22个农业单位女工委大搞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协助队领导做好外来人员排查工作。中小学女工委组织女教师每天为在校学生进行晨检,医院、街道办女工委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居民区、农贸市场、店铺、车间、库房、办公室搞好消毒和预防常识工作,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消除社会恐慌,维护了社会稳定。
2004年,农场女工委深入开展爱农场、爱家园、爱岗位教育活动,动员广大女职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强烈主人翁意识,为实现农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而努力。
2005年,农场成立“妇女联合互助基金会”,共有会员146人,募集资金14 600元,帮助2名困难女工脱贫。
五、先优评比
农场工会和女工委每年利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召开庆祝表彰大会,表彰奖励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来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和各种单设的特殊奖项。以形成全社会尊重妇女,尊重女性的首创精神,尊重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和社会管理的良好氛围。
1983~2005年,农场受表彰的总局级三八红旗集体 1个(场直学校后勤炊事班),总局级三八红旗手和三八红旗标兵各1个,分局级三八红旗集体 2个,分局级三八红旗手120人,分局级先进女工委10个,分局级先进女工干部 3名,周立霞获分局“绒山羊”状元,刘玲玲获“金牛杯”状元,金瑞兰获“经济杯”状元,赵月梅、李明杰、孙秀娟、梁婷、王静等分别获扶贫、科技致富、下岗再就业带头人称号。受表彰的场级“三八”红旗集体16个,“三八”红旗手191个,先进妇委会24个,五好家庭标兵20个,好媳妇20个,好妈妈27个,模范夫妻20对,致富能手8名。
周丽霞是五队的一名普通女工,爱人身体不好,两个孩子年幼,她是家里顶梁柱。
2002年,她看准了发展绒山羊养殖项目,筹集到27 000元,购进良种绒山羊 100只,盖羊舍150平方米。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养羊415只,经济效益达 8万元,她想到周围致富无门的人,就决定把羊以100~150元一只向外发包,一定 3年,每年只收发包数的羊绒,期满收回成羊数,其余全部让利给承租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