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991年前,农场相继发生“1986.6.28”故意杀人案和“1990.3.31”特大金柜被盗案,在管局引起震动。农场一度被列为综治薄弱单位。1991年初,农场成立综治办,召开政法工作会议,专门讨论综治工作。经过一年的奋斗,摘掉综治工作薄弱单位的帽子。随后,农场综治部门适时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反盗窃斗争”、“扫黄打丑除六害斗争”等一系列行动,不断巩固综治成果。
农场健全综治组织机构,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为部门齐抓共管提供组织保证。为加强政法机关班子建设,选拔优秀领导人才充实领导岗位。逐年扩充政法队伍,通过公开招录等形式为公安分局、法庭增加干警15人,逐步落实编制问题。
为遏制重特大案件,消除群众影响,农场公安分局全警齐参战,仅用13个小时破获“91.1.19”抢劫大豆案。1991年春,毕某某杀人案发生后,农场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亲临一线指挥破案,调动综治成员单位一起参战,仅用 7天就宣告破案。1994年春季,农场公安分局接到群众举报线索,经过大半年缜密侦查,获取张某流氓集团犯罪大量证据,一举破获以张某为首的集流氓罪、强奸罪、伤害罪、抢劫罪、赌博罪于一体的集团犯罪案。此案的告破,有效遏制了三江地区黑恶势力的形成和发展。
农场更新治保会、民调组织40多个,设置兼职治安员22名,场直单位保卫干事21名。明确要求生产队治安员“可兼职不可撤职”。农场公安分局加强对金库、爆炸品库、毒品库、重要物资库重点整顿,落实基层财务室“三铁一固定”等物防措施,为 90%以上财务室安装报警器。针对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趋势,农场公安分局及时成立流动人口管理站,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到2000年,农场辖区有人口 2万多人,社会治安环境日趋复杂,综合治理难度明显增加。农场在“一手抓打击、一手抓防范”的同时,政法各部门侧重加强了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贯彻“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科技强警”的方针,逐步使农场政法、综治工作走到垦区前列。
为增强攻坚能力、强化打击力度,压住犯罪分子嚣张气焰,公安分局局长张国栋带领全体民警,发扬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作战优良作风,以“杀人、抢劫、强奸、盗窃”为打击重点,快侦快破,震慑了犯罪分子。先后侦破了“1996.9.23”五队周某某杀人案,“1997.2.13”张某某杀人案,“1998.2.21”张某某持枪抢劫案, “1998.12.28”持刀抢劫案,1999年赵某某系列入室盗窃案,2000年王某某抢劫、强奸案。为提高公安民警快速反应能力,农场公安分局于1997年5月开通了“110”报警服务台,提高了对辖区发案的控制和打击力度,深受场内外群众好评。农场公安分局还积极参加了全国统一开展的“追逃”专项斗争、“治爆缉枪”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效果。
为更好地落实基层防范工作,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农场公安分局自1996年开始推行社区警务机制,1997年 4月在场直三个社区建立“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把办公桌搬进居民区,实现“零距离”接触,方便管理和服务,他们串百家门,访百家事,热心服务群众,既做百姓的贴心人,又当好百姓的“保护神”。由于农场在垦区率先启动“社区警务”机制,受到垦区公安局高度关注,先后三次组织公安系统来观摩学习。
农场结合垦区开展的“创安”活动,调动基层治保、民调、治安员、看护员的群防群治积极性,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综治责任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检查,不断消除治安隐患。在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生产队活动中,先后涌现一社区、三社区、第三生产队、第二十五生产队、第七生产队等先进单位。
农场连续多年被总局、分局评为综合治理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