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公安

第五节 公安



                 第五节 公  安
  一、机构沿革
  1984年 5月农场公安分局组建时,人员定编15人,实际在岗民警不足10人。1989年12月,建三江农垦公安局面向社会统一招收合同制巡警。农场公安分局通过文化考试、体能测试和面试,聘用合同制巡警10人。巡警队的成立,缓解了警力不足问题。1995年12月,垦区人民警察首次评授警衔,农场公安分局首批授衔24人。
  1999年,垦区公安民警转入国家行政公安即国家公务员序列。经过严格的组织评议和统一考试,有33人转为国家公务员。另有 6名未转制人员作为编外辅警继续任用,农场公安分局实有警力39人。
             农场公安分局领导人更迭表(2005年)
  表5—15  



  二、队伍建设
  1983~1997年,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加上农垦公安体制没调整,农场公安分局民警的思想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工作没活力。1997年,农场公安分局领导班子采取措施,大胆尝试,打破旧有条条框框,引入竞争机制,优化组合,实行局长领导下的双层聘任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调离公安队伍股以上干警3人。
  农场公安分局认真落实省公安厅提出的“三改、一快、两高”公安工作思路,进一步实行改革。一是实施警务制度改革,在管局率先推行社区警务制,实行一区一警,一警多能,警力下摆,充实基层,实现由静态管理型向动态服务型过渡;二是加强刑侦力量,落实奖惩机制,提高侦查破案的能力;三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于1997年 8月1日开通了“110”报警服务台,全面形成“打、防、控”一体化的新型公安工作格局。
  在队伍管理上,农场公安分局一贯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一是抓好制度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科学管理体系;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队伍拒腐防变的工作能力;三是不失时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纯洁公安队伍;四是大力开展“为民服务,树公安新风”和“学东莱,创建人民满意派出所”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展“立功创模”活动,弘扬“东莱精神”。自1997年以来,农场公安分局先后获得“全省优秀公安分局”、“人民满意派出所”、“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公安标准化建设达标分局”、“公安基础建设标准化典范”、“省级文明单位”等,2003年被垦区公安局评为“两化一流公安分局”,2004年度被公安部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三次,集体二等功一次,民警中有11人次荣立三等功,26人次受到嘉奖。
  三、治安管理
  (一)基础防范
  1992年,农场公安分局将场部和生产队划分为6个治安责任区,分别由6个民警承担。 1993~1996年,成立 4个警务区,主要职责是推动治保会、更夫、治安员、保卫干事、治安积极分子等治安力量,发挥群防群治作用,落实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公共场所物防、技防措施。共计落实治保会49个,成员230人,更夫153人。1996年设户口协管员45人、保干 7人、治安积极分子77人。1999年撤销场直看护员10人,改由居委会成员负责看护,场直成立 2个居民委,配有专职负责人。
  1997年,农场公安分局警务制度改革,实行一区一警新型工作格局, 将辖区重新划分为9个责任区。1999年,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五库一店、微机室等部位的明锁推广安装防撬板、防撬罩,推广安装红外线报警器和断线报警器。经过强化治安防范措施,农场治安形势逐步进入平稳状态。
  (二)社区警务
  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农场公安分局坚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基层基础工作为主线,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为完成公安部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加快警务区装备建设,农场公安分局先后为社区民警配备摩托车8台,微机2部,一次成像照相机4部。警务区在内外部设施上达到“五有”,即有民警办公室、有警民联系卡、有征求意见箱、有警务公开栏、有辖区平面图。
  农场公安分局在狠抓硬件建设同时,着力在建立高效社区警务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为社区民警制定工作守则,要求社区民警当好社区治安牵头人、社情动态知情人、帮教对象引路人、社区群众贴心人。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其经验在2002年 9月份垦区公安局召开的警务区规范化建设建三江现场会上推广介绍。
  (三)公共场所和特种行业管理
  加强公共场所和特种行业管理是预防、发现、控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预防治安灾害事故,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垦事业的发展,农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发生在公共场所和特种行业内的案件逐年增多。1983年严打以来,农场公安分局逐年加大对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力度,加强旅店业、收购业、刻字业、出租汽车业管理,先后开展“扫黄打非”、“禁赌禁娼”等专项行动,坚持打击、管理、教育并举,遏制各类社会丑恶现象滋生蔓延。
  (四)枪支管理
  枪支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措施,也是治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颁布后,农场辖区枪支收缴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由于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坚持责任到人、不留死角,使收缴工作做得扎实深入。2001年以来,多次开展“治爆缉枪”专项行动。至2005年,农场公安分局共收缴各类枪支194支,其中猎枪154支、高压气枪31支、小口径步枪6支、钢珠枪2支、麻醉枪1支。
            治安案件查结情况统计表(1983~2005年)
  表5—16                               单位:件



  
  续表5—16


  
  四、户政管理
  1983~1985年,农场公安分局户籍员负责农场户口管理、婚姻登记工作。1985年婚姻登记移交到农场司法科。1987年国家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年满16周岁以上居民都可以申请办理居民身份证,当年办理居民身份证3 421人,每年定期办理1次,到1998年全场办理居民身份证7 981人。
  农场人口管理工作的完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84~1986年主要登记常住人口;1987~1995年实行身份证户口底卡登记,取代“常住人口登记表”;1995~1998年人口管理步入微机管理,改变人口管理手工操作状况,逐步走向现代化、标准化、正规化。
  1984~2000年,农场公安分局共办理迁入 4 320人、迁出登记3 101人,出生2 064人,死亡注销396人;2001~2005年共计办理迁入1 610人、迁出635人,出生登记606人、死亡注销233人。至2005年底,农场常住人口为5 608户,16 325人。
  五、刑事侦查
  农场公安分局组建之初,在队伍新、人员少、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低的情况下,侦破了一批有影响的刑事案件,初步积累一些适应农场特点的侦查经验。
  农场公安分局建立严打长效机制,结合农场实际,重点打击三方面犯罪:一是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形成高压态势;二是关注侵财案件,保护群众财产安全;三是控制社会面治安,提高群众安全感。通过有效措施,努力营造“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治安环境。在历次部署的“严打”整治战役中,农场公安分局认真部署,周密安排,重拳出击,侦破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建局25年来,共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4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7人。
  在全国范围的追逃专项斗争中,农场公安分局各警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利用网上比对等手段,于2001~2002年抓获网上逃犯6人,取得追逃专项斗争阶段性胜利。
  六、政治保卫
  农场公安分局组建以来,农场未发生过政治案件。1999年开展了依法取缔“法轮功”等邪教工作。2000年8月,农场公安分局政保股更名为国内安全保卫中队。
  农场公安分局政保部门多次组织实施并顺利完成了省部级领导、中央首长视察、途经农场的重要警卫任务,参加三江垦区各种大型会议和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七、警务保障
  (一)办公场所
  农场公安分局组建之初,办公地点在农场提供的综合服务楼东侧,面积 220平方米。1995年,农场出资45万元为公安分局购买原前锋农场办事处楼址作为新办公场所,其后,公安分局又自筹资金先后改建、扩建会议室、小食堂、车库、锅炉房。此后,农场公安分局有了独立的、条件较好的办公场所,各项建设开始逐步走向正规化。至2005年,农场公安分局已拥有办公用房面积 1 970平方米,内设刑事侦查中队、治安巡防中队、社区警务中队、交警中队、拘留所、综合办等6个所队。
  (二)交通工具
  1984年,农场划拨公安分局北京吉普车一台。1989年,农场公安分局购置南京仪征警车一台。1994年购置猎豹越野车一台。1996年购置中型客车一台,用于接送学生。1997年购置“双龙”一台。2001年购松花江 “中意”面包车 3台。2001年 “严打”期间,农场划拨公安公局“三菱”越野车一台。2002年底购买“捷达王”轿车一台,供交警队公路巡逻使用。2005年,农场公安分局有“起亚”、现代“伊兰特”、大众“捷达”等警务用车8台、摩托车15台。
  (三)通讯、技术装备
  1995年,农场在全场范围内开始安装程控电话,公安分局装配公用电话3部,1997年增加1部,1999年增加 2部,2001年增加到11部,除局领导外,刑侦、治安、交警、拘留所等办公室全部安装电话。
  2005年,更新对讲机16部,为民警配备微机16台,为刑事技术室配备数码相机、摄像机、彩色喷墨打印机、扫描仪、指纹熏显柜、多波段物证检验光源、紫外照相设备等现场勘查器材10余种。为交警队配备酒精测试仪、雷达测速仪。按照“五小工程“要求,建立警官小食堂、小浴室、小图书室、小健身房、小洗衣房等。
  据不完全统计,建局以来,农场公安分局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4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7人,查处各类治安案件1 592起,处罚各类违法人员1 940人。
  八、典型案例
  (一)“1990.03.31”特大盗窃案
  1990年 3月31日晚,农场粮贸公司财会室金柜被撬,丢失现金10.6万元。经过现场勘查与调查走访,专案组民警分析认为:作案人胆大心细、图财心切;对侵害目标和现场环境比较熟悉;选择作案工具比较适当,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内部人员作案可能性极大。
  办案人员克服现场条件不好、痕迹物证较少、侦破难度大等重重困难,先后排除多名嫌疑对象,最终将熟知财会室情况的犯罪嫌疑人闫某某和翟某某锁定并缴获全部赃款。
  (二)1994年张某恶势力案
  经查,1993~1994年,张某一伙人犯有抢劫罪、强奸罪、敲诈勒索罪、赌博罪、寻衅滋事罪,先后作案30余起,被害人达40余人。1994年10月,农场公安分局一举打掉以张军为首的恶势力犯罪集团。
  (三)“1998.02.21”持枪抢劫案
  1998年 2月21日18时30分,农场场直发生一起持枪入室抢劫案。一蒙面男子闯入暂住人口鲁某某家,手持一支猎枪相威胁,抢走现金 7 800元。案发两个小时后,侦查人员将农场四队居民张某锁定为重大犯罪嫌疑人。农场公安分局局长张国栋带领20多位刑警、治安警全副武装直扑四队,深夜23时许将张某抓获并缴获全部赃款,随后从张家仓房内搜出作案使用的双筒猎枪一支、子弹5发。
  此案为农场建场以来的第一起持枪入户抢劫案。
  (四)“2003.10.31”特大盗窃案
  2003年10月31日,农场场直“春园旅店”204房间发生一起盗窃案,3 名入住204房间的山东客商报案称放在床头柜内的现金12.6万元人民币被盗。案发后,建三江农垦公安局刑警大队与农场公安分局一同开展侦破工作,经过认真细致的现场勘查和走访调查、分析研究,运用垦区公安局犯罪心里测试等侦查手段,最终将案件破获并缴获全部赃款。
  作案人曲某某是 3名客商的其中一人。2003年10月31日中午,曲趁房间内只有单独一人之机,撬开另外一人床头柜,盗走现金12.6万元。
  (五)“2005.12.04”故意杀人案
  2005年12月 4日,农场公安分局接到五队水稻户陈某报案,称其看点人员戴某某被人害死在地点房中。现场勘查得知,死者戴某某,男,62岁,生前无明显搏斗痕迹,上半身被水浸湿,尸体附近水缸内有半缸水,侦查人员从缸底捞出一个毛线帽,经辨认系死者生前所戴。各种迹象表明,戴某系生前被他人溺水后死亡。案发 4天后,农场个体三轮出租车司机佟某、卢某被确定为重大嫌疑人,将佟、卢二人相继抓获。经讯问,佟某、卢某对杀死看点人戴某某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据佟、卢二犯供述,二人原本预谋将看点人戴某某用酒灌醉后盗窃物资,作案当天却没能将戴某灌醉,遂产生将戴杀死的恶念,二人趁戴某不备突然将其掀入水缸里溺死,然后锁上房门逃离现场。
             刑事案件查结情况统计表(1983~2005年)
  表5—17                               单位:件



  
  续表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