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文艺创作
第五节 文艺创作
第五节 文艺创作
建场以来,农场文艺创作属于群众自发性的,没有统一管理,文艺骨干在文艺活动实践中不断的自学尝试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和文学作品,多年来发展比较缓慢。在长期实践中,他们创作了很多比较优秀的作品。
一、文学创作
1983年,李明利的散文《爷爷狩猎记》在上海少年文艺上发表。
1987年,周妮娜的散文《青青的郭松林》在《农垦日报》发表。1989年散文《海》在《农垦日报》发表。
1994年,赵家敏的散文《家有老师》在工人日报发表。1998年《大老田捐献》在《农垦日报》发表,还有近几年的《少年三记》、《童年往事》《三儿子走亲》、《乡村的日子》等几十篇文学作品,分别在《农垦日报》、《农村报》、《经济报》上发表。
2003年,农场中心校创办校刊《蓓蕾》每两月一期,在校内和分局各农场学校进行交流。
二、文艺创作
1983年,纪安义创作的舞蹈《救火》获管局文艺汇演一等奖。
1984年,黄泽成创作的相声《找兄弟》获同江市群众文艺汇演一等奖。
1984年,张兰创编的双人舞《十五的月亮》获同江市群众文艺汇演编舞一等奖,表演类一等奖。《血染的风采》获建三江文艺汇演编舞表演一等奖。1988年参加建三江首届《丰收杯》文艺汇演的《三江之春》获编舞,表演一等奖。2003年创作音乐快板《农场新貌》参加建三江《热电报》文艺汇演。
1988年,马秀春创作的舞蹈曲《三江之春》、二重唱《大豆喜唱丰收歌》、男声独唱《都叫我老垦荒》均获建三江首届《丰收杯》文艺汇演作词、作曲奖。1991年创作的大型歌舞《三江金秋》,双人舞《夫妻送粮》参加总局首届《丰收杯》文艺汇演。2002年以来,参加建三江分局汇演创作的《黑土新唱》、《听父亲常说过》、《三春没有一秋忙》等20多首歌曲。
1988年,付春雷创作的对口快板《新风出世》参加总局《丰收杯》文艺汇演。2002年创作的小品《停电》、《买电脑》、《送春联》,山东快书《大老刘》还有相声等10多个曲艺作品,参加分局文艺汇演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