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王春生 李维峰 苏勋利
摘要:用小区试验方法进行播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播的秧苗发根力强、分蘖多、茎基宽,播量1.5两/盘、2.0两/盘产量水平较高,但综合机械插秧和大棚利用率两方面,2两/盘效果最佳。
关键词:水稻 播量 秧苗素质 产量
目前水稻是高产高效的粮食作物,播量是影响到水稻种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场地处寒带,水稻生育期短,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秧苗期育出壮苗是决定本田产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壮苗需要很好的秧苗素质,秧苗素质的好坏又受播量直接影响,播量不同,秧苗个体所占的营养面积和受光条件也不同,从根本上,对秧苗素质和产量产生了影响。针对当前水稻生产播量较大,影响了秧苗素质及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明确适宜播量对增产增收的重要作用,特进行本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设在前进农场科技园区内,秧棚为钢骨架大棚,并做有标准高台,大棚东西向,两侧均有排水沟。本田为两年水田地,秋翻地,土壤肥力中等均匀。2005年前期低温寡照,插秧后,气温迅速回升。
(二)参试品种
本试验参试品种为我场主栽品种空育131。采用标准机械插秧秧盘育苗。
(三)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置 6个处理,分别是处理一:1.5两/盘,处理二:2两/盘,处理三:2.5两/盘,处理四:3两/盘,处理五:4两/盘,处理六:5两/盘,每一处理24盘。插秧前进行秧苗素质调查分析。插秧规格30×13厘米,每一处理栽插12行,行长10.5米,随机排列,两次重复。田间管理严格按照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标准进行,秋后进行测产和实收。
二、 结果与分析
(一)播量对发根数量的影响
播量与根量关系分析(图1)
从图 1中可以看出,在插秧前,处理一的发根量为9.64条/株,处理二的根量为9.45条/株,处理三的根量为9.35条/株,处理四的根量为8.95条/株, 处理五的根量为8.91条/株,处理六的根量为7.14条/株。处理一、二、三发根数量相差较小, 处理四、五、六的发根数量与处理一、二、三相差较大,总体趋势是随着播量增加,发根数量呈现递减趋势,表明播种密度越大,对秧苗的发根数量影响越大。
(二)播量对秧苗茎基宽度的影响
播量与茎基宽度关系分析(图2)
图2秧苗素质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播量的增加, 单株平均茎基宽度变窄,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对茎基部宽影响越来越大,只有降低播种量才能改善秧苗素质。
(三)播量对株高的影响
播量与株高关系分析(图3)
由图3可以看出,处理一、二、三在株高上相差不大,
处理四、五、六在株高上相差也不大,但处理一、二、三与处理四、五、六之间的株高差别就很明显了,总体趋势是随着播量的增加,株高也随之增高,在处理一、二、三共 3个处理间,增加不大,略呈增高趋势,这表明播量在2.5两/盘内, 在3.0个叶龄前,对株高影响不大,处理四、五、六之间株高变化不大,但与其他三个处理间的株高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表明播量每盘在3两到5两之间,秧苗在达到 3.0个叶龄时,对株高的影响作用已经很明显了,由于今年前期低温寡照,适时栽插时秧龄偏小,正常年份插秧秧龄在3.1~3.5。
所以播量对株高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四)播量对2、3叶叶鞘高度的影响
播量对叶鞘高度影响(图4)
由图四可以看出各处理在 2叶叶鞘高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大多数处理的叶鞘高度相差不大,2叶叶鞘并没有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呈现增高趋势,表明各处理在 2.0个叶龄内,播量在1.5两~5.0两/盘,播量对秧苗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3叶叶鞘高度以处理四最高, 处理四、五、六在3叶叶鞘高度上相差不大,表明在秧苗 3叶叶片伸长过程中,播量在3.0~5.0两/盘,对秧苗素质影响都非常大。处理一、二、三之间 3叶叶鞘高略呈递增趋势,六个处理的总趋势是:随着播量的增加,3叶叶鞘高呈增高趋势,2、3叶耳间距成增大趋势。
(五)播量对带蘖率的影响
由图5可以看出,处理三、四、五、六共四个处理插前(3.0叶龄)没有产生分蘖,处理一的带蘖率为 25%,处理二的带蘖率为5%,可见,随着播量的增加,带蘖率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对秧苗分蘖的抑制作用在增强。
播量与带蘖率关系(图5)
(六)播量对产量的影响
播量与产量关系图(图6)
由图6可以看出,通过实收,处理一比处理二每亩仅高1.7公斤,说明处理一与处理二在产量上没有明显差别,处理四、五、六之间产量差别也不大,也未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但与处理一、处理二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处理三在产量上低于处理一、处理二,但明显高于处理四、处理五、处理六。
六个处理总体趋势是: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呈下降趋势。
三、 讨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几方面综合来看,1.5两/盘的秧苗素质最好,2.0两/盘的秧苗素质次之。但两者在实收产量上没有显著的差别。从大棚空间的利用2.0两/盘优于1.5两/盘;从插秧的角度来看,播量越稀,缺穴的机率越大,补苗费时费工,在不影响最终产量的前提下,综合来看,2.0两/盘优于1.5两/盘。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在3.0叶龄左右插秧,以播种量2.0两/盘为宜。
(此文为2005年总局自然科学技术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