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述





  这里原是一片亘古的荒原。1970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七团在这里组建农业第四营,当年建立了10个农业连队。1971年 6月16日,兵团六师党委批准组建二十七团四营,将副业营同工程营合并,成立工副业营,抽出人员支援四营。经过几年的开荒建点,在原本无人居住的荒原上先后建成了16个农业连队,辖区面积800多平方公里,有“天下第一营”之称。1976年3月,二十七团改为五星农场(1978年8月3日恢复勤得利农场名称),原二十七团四营改为五星农场四分场,下设12个农业生产队和基建队、修理所、二砖厂等单位。1971至1988年,累计播种面积148.3万亩,总产粮豆1.05亿公斤,上交商品粮0.5亿公斤左右。
  这里全部为低平原湿地,由于水利工程薄弱,承受不了一般涝灾灾害,多年平均亩单产只有71.8公斤。然而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荒原连片,具备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越条件。1988年 6月30日,在三江平原腹地的这片荒原上降临了一个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孕育的“产儿”,黑龙江省又一个现代化国有农场——浓江农场。
  浓江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北部同江市境内,属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所辖。地理坐标为东经 133°7′05″~133°32′31″,北纬47°38′55″~47°53′21″。东以浓江鸭绿河新河为界与鸭绿河农场为邻,南以浓鸭新河为界与前进、洪河农场相依,西以浓鸭一排干为界与青龙山农场搭界,北以鸭绿河排干为界与勤得利农场接壤。从场部向南21.8公里至前进镇火车站,往北48.7公里达勤得利码头。前勤(前进、勤得利农场)主干公路经场区境内27.5公里,勤鸭(勤得利、鸭绿河农场)主干公路经场区境内25公里,环场路143.6公里,南邻佳抚路(佳木斯市—抚远县),北依同抚路(同江市—抚远县),交通十分便利。
  农场是1988年 3月根据国家和省政府对三江平原开发建设的总体部署,经农场总局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以勤得利农场四分场原有基础为依托,组建而成的新型现代化农场。因区域处于浓江河和鸭绿河上游地区,且浓江河河道从南部绕场半周, 故命名为浓江河农场。同年6月,黑垦局复[1988]219号 《关于新建浓江农场计划任务书的批复》将农场正式命名为浓江农场。
  根据总局批复,原勤得利农场四分场场部及 8个生产队划归农场。总人口3 250人、786户、职工(包括合同工)1 059名、耕地13.8万亩、动力机械总装机容量10 994千瓦。
  农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温凉重湿润地区,冬寒夏暖秋多雨。年平均气温 (1991~2005年,以下同)2.27℃,大于10℃的有效积温平均为 2 580℃。日照时间年平均2 500小时,其中4~9月农作物栽培期间的日照时间为1 37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4%以上。无霜期短,平均无霜期135天,初霜期在每年9月20日前后,终霜期在5月10日左右。
  场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无山缺石,地形平坦,没有较明显的高岗和洼地,但微地形变化比较复杂。地貌为河漫地和阶地,坡降平缓,一般在 1/4 000~1/10 000,海拔高程在48.9~60米。
  农场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埋深为 6~14米,水层厚度一般为41~45米,储存量为13.5亿立方米,自然综合补给量为3 600万立方米,单井涌水量达1 000~1 500吨/昼夜,属微承压水。地下水物理性质较好,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钠或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一般0.15~0.3克/升,铁离子含量均符合饮用、农用灌溉及工业用水标准,具备发展大型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条件。
  区域内有大片的荒原,荒原上主要分布有杨树、桦树、柞树等阔叶林,小叶樟丛桦、小叶樟柳毛、小叶樟苔草和各种苔草藓类等植物群落。沼泽遍布、荆莽丛生,适宜野生动物栖息,主要动物有七彩山鸡、黑琴鸡、鹰、野猪、狍子、雪兔、狼、狐、貉、鼬等。
  主要土壤类型有 4种: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其中白浆土面积最大,占全场总面积的58.02%,现有耕地的90%以上属此类土壤,沼泽土占总面积的29.3%,其余土壤占面积比较少。
  场域总面积5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9万亩,草原5万亩,林地7.3万亩,河流水面1.4万亩。共分 9个农业作业区。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产大豆、水稻、小麦、大麦、玉米,还有部分经济作物。养殖业以鸡、猪、肉牛为主,但尚未形成大的规模。2003年以来绒山羊养殖发展较快,目前已经成为农场畜牧主业。
  至2005年末,农场总人口5 596人,1 866户,职工1 250人,从业人员3 283人。有满、朝鲜、赫哲、蒙古、回、壮、苗 7个少数民族69人,占总人口的1.2%。1990~2005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7.65‰。
  农场场部位于场区的西南部,西距前勤公路0.7公里。场部全部为建场后新建,1989~2005年共建成各类房屋近 5万平方米。所有生活和办公用房水、暖、电、闭路电视和程控电话等配套设施齐全。场部主要由公共建筑区、居民生活区、商品物流区和休闲娱乐区四部分构成。除党政机关外,尚有职工医院、初级中学、完全小学各 1所,土地、交通、社保、公安、法庭等政府职能部门。中国农业银行、人民邮政、中国网通、工商物价在农场设有办事机构。经过18年的建设,如今的农场场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楼房林立,已发展成为全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业中心,成为农垦大地上的又一座现代化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