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自然灾害
第四节 自然灾害
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气象灾害
1、涝灾
农场地势平坦,土壤渗透性差,降雨集中,就可成灾。涝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全年降雨在 600毫米以上即为涝年,700毫米以上为重涝年,600毫米以内为平常年。春涝会造成麦、豆播种难,水稻育秧难,延误播期;夏涝造成麦收困难,加大大田管理难度,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绝产;秋涝使秋收困难,加大生产成本,降低粮豆质量。
1991年农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涝灾,全年降雨量达1 070毫米。从 4月10日播种至9月30日作物生长季节的174天,有105天降雨,占天数的60.3%。仅 6~8个月就降雨788.9毫米,8万多亩丰收在望的小麦被泡在水里,11万亩大豆全部被淹,虽然经过全场职工抗灾抢收、龙口夺粮,把损失降到了最低,但粮豆平均亩产只有81公斤 (小麦138公斤,大豆38公斤),农场净亏损955.2万元,职工人均亏损8 122元。
1992年因上年内涝,机械田间作业时车辙将土壤破坏,加之土壤过湿,给春整地造成困难,致使播期严重推后。当年计划播种16.5万亩,结果实际播种12.6万亩。6~8 月降雨433.6毫米,形成夏涝,增加了大田管理的难度。全年粮豆单产119公斤(小麦160.2公斤,大豆80公斤),农场净亏损 681万元,职工人均亏损6 146元。连续两年的涝灾,使全场经济损失达3 000万元,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1994年年降水量656.4毫米,7~9月份降雨466.9毫米,形成秋涝,造成部分地号减产或绝产。
1997年 5月份11天降雨101.4毫米,形成春涝,造成大豆播种难,播期拖后。8月份17天降雨238.7毫米,使大田作物成熟期推迟,又遇早霜,作物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003年 7月29日至8月15日,连续降雨242.2毫米,其中8月7日降雨84.4毫米。大雨使浓鸭泄洪总干,浓鸭一、四、五排干洪水倒灌入农田,导致第一、二、三、八、九作业区的 6.3万亩农田被淹,其中3万亩农田绝产,3.3万亩农田减产6成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 296.6万元。
2、旱灾
农场地势较低洼,出现严重干旱的年份相对较少。旱灾以春旱和夏旱为主,春旱会使种子入土后“烙干”,缩短生育期,夏旱不利于麦类与大田作物的生长,导致麦类作物减产甚至绝产。
1998年农场遭受严重旱灾,5~7 月降雨仅为108.5毫米,由于干旱,小麦受粉率低,麦穗结实少,大豆孢囊线虫病大面积发生,造成旱田作物严重减产,种植户大部分亏损,直接导致了1999年农场耕地出现承包难的问题。
2003年春旱,五六月仅降雨28.5毫米,麦类株高不到50厘米,收割机难以拾禾,部分地块没有收割就翻过去了。3万亩小麦平均亩产仅有55公斤。
3、低温寡照
1997年5月15日到6月 5日的21天里有15个阴雨天,致使大田播期推迟。6月低温,8月多雨(阴雨18天),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全年有效积温仅为2 342.5℃,是建场以来最低的一年,9月12日下霜,比正常年份提前10天,大田作物正常成熟受到影响,玉米没有脱水,水稻容重降低,大豆青粒现象普遍,减产20%~30%。
2002年农场遭受70年不遇的低温冷害,受灾最重的是水稻,7月23日到8月15日的24天里,有12个阴雨天,障碍型低温冷害,使水稻孕穗、扬花受阻,空秕粒现象严重,致使水稻大面积减产或绝产,让水稻种植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4、雪捂
1993年冬雪早,全场种植的 4 500亩水稻多半被埋在雪中,收割时只能从雪中往外抠,损失严重,水稻平均单产只有216.8公斤,给1994年水田承包带来了困难。
5、雹灾
1991年 6月27日中午发生雹灾,冰雹直径2~3厘米,持续30分钟,使第四、五、六、七作业区的2万余亩农田成灾。
1997年 6月20日上午第九、一、二、三作业区发生雹灾,导致1.5万亩大豆减产,4 500亩大豆绝产。
6、大风
1991年 6月27日,一场罕见的大风和暴雨袭击整个农场,致使10万多亩农田被淹,5.35万亩小麦发生严重倒伏,6 栋房盖被揭,20多个烟囱被刮倒,几十棵直径15~20厘米的大树被拦腰折断,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万元。
二、生物性灾害
生物性灾害与气候因素有直接关系,直接危害作物的是各种致病微生物、害虫以及草荒。病、虫害的发生与连年的重茬、迎茬,作物不能合理轮作有很大关系,但由于植物保护工作的加强和注重了种子处理工作,基本上没有造成较大的危害。
1、病害
麦类:苗期根腐病、散黑穗病、赤霉病、锈病等。
大豆:灰斑病、根腐病、霜霉病、褐杆病、褐纹病等。
玉米:大斑病、黑粉病、焦黑穗病等。
水稻:立枯病、稻瘟病、鞘腐病、褐变穗等。
1991年小麦发生赤霉病2万亩,1997年发生1.1万亩。小麦根腐病,大豆根腐病、灰斑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减产幅度为10%~30%。2005年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较大,严重发生的面积有1万亩,减产达20%~40%。
2、虫害
麦类:粘虫、麦蚜虫、草地螟等。
大豆: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孢囊线虫、大豆红蜘蛛等。
玉米:粘虫、玉米蚜虫、玉米螟等。
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等。
1997、2000年大豆蚜虫发生较重。1998年发生大豆孢囊线虫 1.3万亩,减产40%~50%,大豆红蜘蛛近万亩,减产30%以上。
3、杂草
旱田主要杂草:稗草、野燕麦、狗尾草、鸭趾草、芦苇、蓼、鬼针、苍耳、苣荬菜、刺儿菜、野苋菜等。
水田主要杂草:稗草、鸭舌草、雨久花、水绵、莎草、泽泻等。
旱田除草采取化学除草为主,机械除草为辅,结合人工拿大草的方法将田间杂草除净。大豆化学除草以播前土壤处理或播后苗前封闭为主,以苗后茎叶处理为辅。播前土壤处理增加机械作业成本,现已淘汰。小麦灭草全部为茎叶处理;玉米灭草以苗前封闭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
水稻田以封闭灭草为主,茎叶处理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