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施肥

第六节 施肥



                   第六节 施  肥
  农场自建场以来种地主要施用化肥,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增强作物对不良外界环境的抗性。
  一、肥料总类
  主要分为:磷肥、氮肥、钾肥、多元复合肥、微肥等五类。
  1、磷肥。以二铵为主要肥与底肥,含有效成分P2O5为46%,含N为18%。三料:含P2O5为46%,作底肥与种肥。1993年以后农场不再使用。
  2、氮肥。至今一直施用,做为底肥与追肥使用, 主要为尿素,含N量高达46%,易被作物吸收。
  3、钾肥。含K2O为33%~60%,用作底肥与追肥,能促进作物对能量的吸收及其增强抗逆性等,施用的钾肥主要有硫酸钾、氯化钾等。
  4、多元复合肥。2003年以后,市场上复合肥使用量逐渐增多, 复合肥具有使用方便,养分含量较全的特点,缺点是目前多数复合肥氮、磷、钾营养成分纯量偏低,肥料相对价格较高。
  5、微肥。种类很多,主要用于拌种或追肥, 增强抗逆性,提高品质等。主要种类有钼肥、稀土、KH2PO4、垦易、多元液体复合肥、垦区大豆专用肥及惠满丰等。
  二、肥料的施用方式
  主要分土壤施肥与土壤叶面追肥两大类。
  (一)土壤施肥
  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施肥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大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988~1992年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为1993~1995年,第三阶段为1996~2005年。
  磷肥的施用以二铵为主,作为种肥和底肥。氮肥以尿素为主。钾肥以氯化钾为主作为底肥,其用法见下表:
              不同阶段肥料施用方法一览表(2005年)
  表3—13


  (二)追肥
  1、以尿素为主的追肥和苗期追肥
  尿素是速效肥料,肥效发生快,用作麦类、大豆、玉米的追肥,其中麦类与豆类作为苗期叶面追肥用量分别为0.4~0.1公斤/亩和0.2~0.1公斤/亩。玉米用尿素作为土壤追肥, 即在5~8叶期追加尿素8公斤/亩于苗侧8~10厘米,深7~10厘米,盖土严密。
  尿素也是水稻追肥的主要品种,主要用于水稻返青期追肥,用量为 3~5公斤/亩,调节肥在水稻出穗前20~40天根据情况使用,一般用量为1.0公斤/亩。
  2、微量元素追肥
  在建场初期主要为稀土与钼肥的施用,还有磷酸二氢钾等。其中稀土根外追肥在 3万亩以上,用量为40克/亩,钼肥施用10克/亩。施用面积在 50%以上,磷酸二氢钾在作物花期施用,平均亩用量为150克/亩。
  1993年以后于作物苗、花期施用的各类微肥增加许多种,如多元液体复合肥、大豆专用肥、丰产素、惠满丰、垦易,各类作物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平均追肥二遍,上述各类微肥用量分别为3公斤/公顷、1.5公斤/公顷、25克/亩、2.5公斤/公顷、1.5公斤/公顷, 施用这些微量元素除干扰因素外平均增产在7.9%~15.3%,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三)微量元素作为拌种使用
  主要有稀土、钼肥、增产素、多元液体复合肥等,其用量分别为30克/亩、33克/亩、50克/亩、2.25公斤/公顷。实践证明上述拌种措施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三、测土配方施肥
  农场从2000年开始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每年有 1/4的面积进行取土测土。方法为秋季作物收获后,种植户按照之字形取样法采集土样,300 亩以下的地号,一个地号取一个样,送到农业科。农场将土样集中送到八一农大或胜利农场农业中心化验,按照土壤化验结果及专家建议,结合农场实际,进行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