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农业服务体系

第九节 农业服务体系



                 第九节 农业服务体系
  为了达到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全场种子优质率及进行农业栽培技术研究,指导服务于农场农业生产的目的,1993年,农场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简称农业中心),由当时农业科副科长李国俊兼任农业中心主任和种子公司经理。成立之初,由种子公司、良种站、小区试验站组成,拥有耕地 3 349亩。1994年李山富接任农业中心主任兼种子公司经理。1995年,农场种子发芽室并入农业中心。1996年,农业科长李思军兼任农业中心主任,农场气象站并入农业中心,农业中心设立农药经营部,开始经营农药、肥料。1997年,农业科长韦善忠兼任农业中心主任和种子公司经理。2003年,农业中心解体。
  为了加强农作物苗期防治病虫草害和作物后期追肥田间管理,1995年农场修建了简易土跑道飞机场,实现当年建成,当年使用。由于土跑道受降水影响比较大,往往耽误农时,1998年农场投资250万元,兴建水泥跑道飞机场,跑道全长 500米,宽28米,停机坪2 000平方米,总面积16 387平方米。2001年起,航化作业工作由农场直接管理。水泥跑道飞机场建成后,农场每年航化作业面积稳定在15~20万亩,2004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27万亩和32万亩。飞机场及航化作业工作纳入农业中心管理。
  为适应种子统供的需要,实现种子产业化,1998年农场投资 260万元,兴建种子加工厂,当年建成。加工厂种子加工车间面积328.74平方米,库房面积528平方米,水泥晒场面积1 980平方米,水泥路面面积56.76平方米,金属贮种仓大小 9座,仓贮能力1 350吨,基本能满足全场生产用种加工和贮存的需要。
  1999年种子公司(包括种子加工厂)从农业中心分离,由姜金荣任经理。1999年开始,农场部分种子销往周边农场及富锦、佳木斯、哈尔滨等地。
  2003年,农场种子公司上化到建三江种业公司,2004年以后,水稻种子实现了统一供种,旱田种子统供率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