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营林

第二节 营林



                   第二节 营  林
  一、造林
  1991年前,农场只在村旁、路边及排水干渠上造林。由于缺乏栽植技术,组织实施不当,管理不善,保存率很低。建场后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是在“两化”会战和“350”、“140”工程带动下完成的。尤其是在农场出台承包造林新模式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推动下,职工群众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造林面积快速增长。
  根据总局、分局精神,1996、1997年农场开展了“两化会战”,基本完成农田林网化,营区高标准绿化的造林任务,面积累计13 131亩。为了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农场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造林前召开会议研究具体实施办法,着重强调各单位领导对“两化”造林要引起高度重视,把造林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个指标。农场成立了造林绿化委员会,负责造林和各项具体工作,在农场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集资10余万元从佳木斯市太平苗圃引进优质落叶松造林苗木。为使造林达到高标准,农场林业科组织人员对 400个台面进行了高标准整地,订线10 000延长米,打桩 1 000余个。农场召开造林现场定标会,讲明规程,明确标准。分局连续两年将全局学典型、树榜样造林现场会设在农场,有力推动了农场造林热潮。为了解决造林与农时争口的矛盾,全场上下义务植树,造林期间农场领导每人义务植树 300株。林业科检查质量,严格标准,横竖成线,先挖坑后栽树,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再浇水”的技术规程执行,不合格者坚决返工。各栽植单位包栽、包管。由于组织得当,措施完善,在1996、1997年连续两年春旱的不利条件下,经总局、分局联合验收,农场造林成活率达到 87%以上。农场连续两年被总局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农场”称号。1996年主管林业副场长李国俊被总局授予“造林绿化先进个人”称号,1997年农场场长柳景泉被总局授予“垦区造林绿化先进个人”称号。
  “350”工程是1994年建三江管局下达的, 要求各农场在主干公路两侧栽植以樟子松为主,绣线菊、金老梅、丁香、刺梅为辅的绿色通道。农场负责21公里,面积近 900亩,动用造林苗13万株,花灌木2万株。全场义务植树10天,出动人力 1万人次,车辆100辆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形成栽、管、护一条龙,真正做到了栽一片,活一片,栽一株,活一株。成活率经分局验收达90%以上,达到造林标准。
  “140”工程是农场在分局“350”工程影响下,按照“350”模式在全场140公里主干路两侧栽植樟子松苗木,配植金老梅、丁香等花灌林,面积近 2 000亩,需苗量近40万株,分年度完成,是一项大的工程。农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截至2000年已完成造林长度40公里,造林面积600亩,成活率均达85%以上。农场大力发展绒山羊以来,羊群对“140”工程新栽植的樟子松苗啃食严重。2000年以来主要进行补植,拖延了工程计划的按期完成。
  2000年,农场推出承包造林新模式,即承包造林户承担造林的一切费用,林木所有权归个人,在产品出售时按农场、个人2∶8比例分配,造林合同期为一个生产周期。
  2002年,农场正式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计划。退耕还林就是把农场内低洼地、低产田地、病害地及林间空地和边角隙地等可利用的地段、地边充分利用起来栽植树木,恢复植被,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增加森林覆盖率。国家给予一定的苗木费和林地管理费,农场以承包造林的形式完成。截至2005年底,农场退耕还林面积达 7 000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25万亩,造重点防护林2 000亩。
  由于森林面积快速增长,林业工作比较突出,2000、2001年农场林业工作在全局评比中名列第三,2004年名列第二,2003、2005年取得名列第一的好成绩。2005年林业科长冯修民被评为北大荒好职工标兵。
  二、绿化
  自建场至1996年,农场的绿化局限于“四旁”(宅、村、沟、路),保存率很低,树种单一,树形不好。1996~1998年农场在总局提出的“营区高标准绿化”精神带动下,对农场 9个作业区进行了高标准绿化设计,面积 1 500亩。农场动用大量资金从佳木斯运回垂柳、刺梅、丁香、金老梅等绿化大苗2万株,培育草本花卉4万株,草坪5 000平方米,动用大量人力拆篱笆3 000延长米,扒圈舍100多个,清沟4 000延长米,运垃圾120车次,运沙土1 000车次。每个作业区负责出义务工包栽植,包管理。农场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乔灌结合,花草搭配,色、香俱全,树种丰富,形状美观,真正达到了路像路,树像树,起到了美化、净化、香化、绿化的效果。
  2000年起,场区和营区绿化再掀高潮。每年种植草坪2 000多平方米,木本花卉1 000多株。2004年,农场出资20余万元购回银中杨、垂柳、茶条槭、刺梅、杜松等绿化苗木 1万多株,对农场环境进行全面绿化,使农场绿化更上一台阶,也给建三江分局城镇绿化带了个好头。
  2000年农场场长乔喜顺被总局授予2000年农垦绿化奖章,副场长李思军被授予黑龙江省农垦绿化奖章。
  三、生态效益
  森林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发挥着巨大生态效益。1993年以前农场林地较少,其生态效益不太明显。1994年以后农场在主干道路两侧营造“350”、“140”工程,其生态效益显而易见,夏天车辆驶过扬起的灰尘明显减少,噪音大幅度降低,风速明显减小。森林同时起着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的作用,尤其在实现农田林网化后,其生态效益大大提高,农田两侧防护林带能减小风速,削弱风能,降低蒸腾作用,还可防风固沙、保土、保水、保肥、改良土壤、改善农田小气候、美化环境、保证农业稳产高产。